平心而論:足球事業無利可圖

蘋果日報 2002/06/09 00:00


每4年一屆的世界盃足球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本欄也借此機會略談關於世界盃足球賽的二三事。
足球之所以能普及全世界,最主要原因是容易玩,毋須任何昂貴裝備,也不用特殊場地設置。最基本的要求是球一個(有時甚至可以是任何踢得動的東西)和空地一片,再加上對此運動的狂熱,就能帶給萬千參與者無限的歡樂和無窮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晉身國際級球星之列,享受由此而來的榮譽和財富。這對那些赤着腳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踢球的窮孩子來說,是一個終生追求的夢想。事實上,世界上最偉大的足球明星也往往是這樣出身的。

球星身價天文數字
現代的足球明星肯定是屬於全球極高收入的一群,轉會費動輒以千萬美元算。就以法國球王施丹為例,西班牙的皇家馬德里球會為他付的轉會費達6600萬美元(約5億港元)。
很多人誤會以為球會肯付如許代價去爭聘球星,本身一定利潤豐厚,但事實卻剛好相反,全世界著名球會除了曼聯以外,莫不負債纍纍。就以最近被世界足協選為「世紀球會」的皇家馬德里為例,估計它的負債達4億歐元,最後被迫把位於市中心的訓練場地賣了救急。意大利最著名的兩個球會拉素和費倫天拿也正為籌錢支付昂貴的球星而發愁。就一向以理財保守的英國球會來看,今年參加超級聯賽的球會絕大部份都會虧損,難怪那20隻上市掛牌的球會股票,現今股價只是兩年前的三分一。話雖如此,但比起南美洲的球會,卻又好得多,因為後者球會經常出現倒閉和罷工潮。
足球是億萬人參與的活動,是龐大的生意,單是2002和2006年的世界盃電視播送權最少值12億美元。世界上收入(revenue)最高的球會,例如皇家馬德里、AC米蘭、拉素、巴塞隆拿等,平均每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但都負債不輕,究其原因,主要是球星代價太高所致。就以意大利球會為例,球員薪酬已佔整體球會收入的125%,西班牙是100%,其他國家球會雖狀況略好,但整體而言,也是入不敷支。過去10年,英國超級聯賽球隊的收入增加了5倍,但同時期球員薪水卻升了7倍,結果是球會經常出現虧損狀態。

富商經營志不在錢
照理,球會也是商業機構,應該不會容許僱員(球員)薪水經年累月膨脹而把自己拖垮,但足球圈的商業模式卻有所不同。歐洲很多球會是由當地有頭有面的富商擁有,他們手上有的是錢,為了爭奪明星級球員,不惜代價去大灑金錢,他們這樣做目的是想自己球會得勝,從而增加自己名聲,他們的虛榮直接造成足球事業是一門壞生意。
理論上,球會用天價招攬球星,球星毫無疑問是球隊最重要資產,但世界足總卻明文規定,每個球會要容許它們用天價招來的球員免費代表本國踢地區聯賽或世界盃。其間,那些球員如因受傷不能為會效勞,球會也不能追究或要求本國政府賠償,著名例子是巴西的朗拿度,他在1998年世界盃受傷後,用數年才回復原狀,可憐他的球會要白支人工給他。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