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 - 陶傑

蘋果日報 2004/02/04 00:00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擣衣」是甚麼?不同的註解,竟爾眾說紛紜。大概是洗完了衣服,把擰過了的衣服擱在石頭上用棍子打。據考證,是唐代時長安城的百姓習俗。
「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昨夜做了一個好夢,原來是今天玩鬥草遊戲時贏了的吉兆。「鬥草」是怎樣玩的?是宋代小女孩在戶外的一種流行的玩意,遊戲規則因年代久遠,已湮不可考。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送鈎和射覆,也都是唐朝酒席上的遊戲。座上的賓客喝得半醉了,作者卻暗戀席間的一個女人,別人玩得熱鬧,他卻感受到那一夜,一壺酒烘得很熱,燈火是那麼艷紅,像一顆心,也像一張臉。
中國的舊書多註解,也許是這一代人不願讀古文的一個原因。一部資治通鑑,一行的註解就有幾個,官名、典故、艱僻曖昧的字眼,十之八九都是已經死去的事物,現代人生活太緊張,也沒有了好奇心和求知精神,哪裏有功夫逐條查對。
不看密密麻麻的註解,舊文字的名詞通通不認得,讀來就感到隔了幾重,不明白意思,看着看着就放下了。漸漸就沒有人愛讀詩詞了,漸漸,中國文化的熱帶雨林就大片大片地砍伐了,「擣衣」和「鬥草」,都像那片三千年的翠綠中無數的珍禽和植物,本來已經是稀有品種,因無人保護,也沒有人研究,也就一一滅絕了。
但是真正的學問,其實都在無數的註解裏。那是許多有智慧的人,搶先為我們解答了疑難,一段經典,他們也閱讀過,也感到不解,但在我們之前,他們費了許多時間先找到了答案。就像吃橘子西瓜,寫註解的許多前人,已經為我們先把橘子剝好,把西瓜切好,放在碟子上,整整齊齊地供奉着。
做人,本也是需要那麼多善心的註解。小孩子仰看天空,指着星星問:這是甚麼?老師說:這是北斗星座。父母帶他去日本旅行,看見兩個大胖子摔交的節目,問:這是甚麼?父親會告訴他:這叫相撲,是一種古老的遊戲。我們在註解中長大,但直到老去,還是覺得人生這部書太艱深。
神話註解了星空,脂硯齋註解了紅樓夢,一個年輕女子的眼睛註解着愛情。註解有時很徒勞,因為有太多的事物深不可測,也說來話長,但註解的人永遠是活得低調的一個知音,他窺伺着你,關愛着你,在你徬徨時,他總會在左右,暗中扶你一把。人生需要許多的Footnote,註解的人是最可敬的,在大千世界的混沌裏,他們是一群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