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餓了,就到新東風市場地牢的「老北京一條街」吃東西,雖然都只是普通的菜式,但花樣挺多,可以先在這裏得到各種北京街道小食的概念。
先來一碗豆汁。這種老舍先生常寫的飲品,連來自杭州的羅俞君也沒喝過,是豆製品發酵後熬出來的東西,可以說是齋的乳酪吧,當然有點餿,配着鹹菜絲,愈喝愈美味,怪不得駱駝祥子老兄那麼愛喝了。進食時用焦圈送。所謂焦圈,是把麵粉弄成小圓圈炸出來,無餡亦無味,等於南方人的油炸鬼。
炒肝,是用碗盛着的,像湯水多過小炒,裏面有幾小片豬腸,肝是怎麼找也找不到。窮人家吃的東西,找不到肝,才是正宗。
炸蠍子、炸蠶、炸蠶蛹、炸蟋蟀各來一串。蠶蛹一咬,裏面充滿香噴噴的腸膏。聽起來恐怖,吃起來美味。人家吃了那麼多年沒事,我們怎會吃出毛病來?
印象最深的是乾隆包,用草繩編了一個籠,像錢袋。裏面有獅子頭一般的肉餅,蒸熟了擺在那裏。吃時把草籠一擠,肉餅掉入碗中,或者用筷子挖來吃也可以。當年的街道小吃一定很少精肉做的東西,怪不得要以皇帝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