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核戰略後患無窮
最近被美國傳媒洩密的美國國防部《核戰略評估報告》引起了許多國家的反彈和不安。在華盛頓,這一洩密事件使布殊政府十分惱怒,這不僅僅是因為該報告內容敏感至甚,更主要的原因是《評估報告》曝光時機對布殊十分不利。這星期他派副總統切尼去中東游說阿拉伯世界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這個報告的洩密,特別是該報告將四個無核的穆斯林國家(伊朗、伊拉克、叙利亞和利比亞)作為核打擊對象,將引起阿拉伯世界人民的憤怒。切尼中東之行很可能失敗。
喪失道德制高點
另外,《評估報告》洩露之時正值九一一事件半周年之際。本來這應是一個重新利用國際社會對美國同情和道義支持來鞏固反恐聯盟的良機。但《評估報告》的內容使原本對美國抱有好感的人士十分震驚。尤其是美國計劃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降低核打擊門檻,和研製部署新一代的戰術核武器,將使華盛頓喪失其自九一一事件以來它好不容易贏得的道德制高點。
(1)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
這是《評估報告》中最令人震驚的內容。美國從來沒有明確宣布它將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承諾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不僅是一個國際道義問題,而且關係到全球的防核擴散的國際公約。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加入的《防核擴散條約》的基本宗旨就是不對非核國家使用核打擊。這一國際規範能使非核國家具備安全感,不必自行研發核武器,從而限制核擴散。如果美國公開違背此承諾,一些和美國有矛盾的非核國家將重新考慮它們的防擴散承諾。有的甚至會退出《防核擴散條約》。世界將更不安全。
(2)降低核打擊門檻。
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美國的核打擊門檻一直定得較高。除非美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和美國遭到核攻擊,美國不輕易使用核武器。核武器的主要作用是實行戰略威懾,而不是用於實戰。《評估報告》宣稱美國將在許多並不牽涉國家安全的軍事場合下使用核武器(比如用核武器摧毀地下軍事目標等)。這一戰略調整大大增加了核戰爭的風險。
(3)研製新核武器,恢復核試驗。
《評估報告》主張研製新一代的戰術核武器。這類武器的主要目的是用來打擊地下軍事目標。目前美國擁有的戰術核武器只能摧毀地面下七米的目標。《評估報告》的作者們希望能發展可以摧毀地下三十米的目標。這一計劃的危險在於研製任何新型核武器必須恢復核試驗。美國自從一九九二年以來一直遵守着禁止核試驗的非正式國際共識。但是共和黨右翼企圖重新開始核試驗。如果美國打破禁止核試驗這一國際公忌,其後禍無窮。印度和巴基斯坦將很可能恢復試驗,中國也不得不重新評估其禁止核試驗的立場。
對中國來說,《評估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關美國在台海發生戰事時使用核武器的計劃。許多人把這一內容作為新聞。其實,中美兩國的戰略家們早已考慮到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直接軍事衝突中核升級的風險問題。美國保守勢力主張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抵銷中國對美的最低限度核威懾,以便美國可毫無顧慮地捲入台海衝突。
美尚有時間補救
《評估報告》的曝光對中國的核戰略可能有兩個影響。第一,中國的戰略家們將更嚴肅地看待美國的帶有攻擊性色彩的新核戰略。第二,中國將重新評估對美的「最低限度威懾」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是擁有少量的洲際核導彈來威懾美國(目前中國有大約20枚能攻擊美國大陸的洲際導彈)。如果中國認為美國新的「三位一體」戰略(即常規武器精密打擊,核武器,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將使中國的現有核戰略喪失威懾能力,那麼北京將不得不增加核武器數量,尤其是能攻擊美國的洲際導彈數量。
可幸的是,《評估報告》只是反映了掌握國防部要職的美國極右翼的戰略思維。布殊總統尚未採納這一危險的政策建議。美國仍有時間來補救《評估報告》造成的外交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