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理想的節數應增至每周三節,每節60分鐘。這樣既可符合青少年在老師有系統的指導下有充份時間鍛煉身體和學習基本體育運動技術,同時亦可讓學生透過體育活動來培養德、群和美三育。
除體育課外,亦應鼓勵青少年利用課餘時間多參加體育活動,讓他們在體育運動上紮穩根基、提升體能及培養自發性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事實上,生活在高科技社會的青少年,身體勞動的機會變得愈來愈少,如果不是透過學校課程和課餘活動的配合推動,他們在身體生理機能上便得不到充份發展。而健康和良好體能的身體有利個人發揮智能和知識。
要減少因患上都市病而造成「英年早逝」的不幸,自小應把握機會多參與體育運動,從而在體能和健康上打好基礎,好使將來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才能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