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消費的項目,如果能夠抱有「我怎樣才能負擔」想法的話,這就是一種正面思考的方法。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清崎認為,窮爸爸所說的「我不能負擔」,其實是一種懶惰的想法,而懶惰的就是指腦袋運用的懶惰。他覺得,腦袋是世上最厲害的「電腦」,愈多運用,就變得愈強,愈能為個人帶來財富。
例如窮爸爸會時常認為:「我對金錢沒有興趣。」(I'mnotinterestedinmoney)這代表了窮爸爸每逢想到金錢,腦袋便開始懶惰,不去思考有關問題。相反,富爸爸卻認為「金錢就是力量」(MoneyisPower),這樣的想法,就驅使他對金錢的問題會仔細思考。正因為每天生活都或多或少牽涉金錢問題,所以腦袋就會時常運用,練得愈來愈強。
此外,兩位爸爸在每月收入分配有不同看法,這亦影響到他們的財富累積。窮爸爸會把每月收入先拿來消費,有剩餘的金錢才拿來投資或儲蓄;相反,富爸爸會先把部份收入扣起用來投資,剩餘的才拿來消費。
第1桶金最重要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通常收入是有限,如果未能限制每日消費的上限,很容易便會花掉所有收入。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要把財富愈滾愈大,便先要有第一桶金,如果沒有一個儲蓄投資的計劃,財富累積的速度便會很慢。富爸爸便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理財計劃會把儲蓄投資先行,所剩餘的才拿來消費。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