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語●穿衣有「道」 與生活共通 
不是時裝店 是藝術館

蘋果日報 2021/04/20 02:00

香港藝術館不是時裝店展覽

時尚教母Coco Chanel講過,「時尚不僅呈現於服飾上。時尚存在於天空、街頭,它必須與我們的想法、生活和日常經歷連結。」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二受歡迎的,是時裝頑童Alexander McQueen的展覽,僅次於梵高畫展。時裝與藝術,花團錦簇,各自以唯美表述,呼應了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與團隊策展最新展覽「不是時裝店!」的初衷,「時裝和藝術共通,希望用生活化方式讓藝術連結生活。」
語帶雙關,「不是時裝店!」試圖用嶄新手法,把平時四面白牆的藝術空間化身另類時裝店,鋪陳70多件跨越時代、東西方共融、與衣飾鞋履相關的經典及當代作品,從中國文物、繪畫、陶俑,以及現代至當代藝術,甚至委約本地當代藝術家,以藝術裝置建立不一樣的虛擬試身室,與觀眾互動。
推崇變革思潮的Yves Saint Laurent、把「大膽變經典」的老佛爺Karl Lagerfeld,甚至藉Lady Gaga時裝把「ugly is beautiful」重新定義的Alexander McQueen等等,沒有人懷疑這些時裝達人不是真正的藝術家。展覽構思是反過來,以藝術家視野看時尚潮流如何啟發他們。哪怕是《木蘭辭》雌雄莫辨的迷思、唐朝楊貴妃豐乳肥臀穿出粉胸半掩的綾羅綢緞、三寸金蓮造就出繡履弓鞋,以至周潤發電影裏的服飾造型,在不同時代啟發藝術家創作,甚至在時裝歷史留下燦爛輝煌的痕迹,由新時代設計者延續下去,或啟發其他人。

探討發哥造型 鋼絲服念母親

甫進場,便看到香港當代藝術家石家豪於2009年創作的《周潤發試身室》系列、《四季動物》塑膠彩畫布本,前者以周潤發探討潮流文化對身份議題的影響;後者則運用不同服飾和髮飾詮釋四季變化,質詢時代社會轉變中的性別議題。旅居香港、紐約兩城的翟宗浩作品《不是東西(選頁)》則啟發自《木蘭辭》詩句,以雌雄莫辨的迷思、殖民地香港的東西互融風格,創作了一系列版畫,是次展出其中一張。
張愛玲晚年寫道,「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究竟她懷疑人生到了怎樣的地步?可不少藝術家以藝術記載的回憶,卻是去日甜多。回憶是陶瓷藝術家謝淑婷擅長的藝術語言,她的《衫》共有24件,摺叠好平放在長桌上,把自己和家人的日常衣服用陶漿浸泡,再經燒製後成為真假莫辨的「陶瓷衫」,浴火後物件主人的氣味消失,但回憶常存嗎?另一香港藝術家文鳳儀也善於以時裝啟發創作,以最硬的鋼鐵講最軟而感性的故事,《霞絲:千水、千目、千山、千華》中四件旗袍均是文鳳儀母親的衣服,作品名稱中的「霞」就是其母名字,以絲絲線條歌頌母親美德,衣服形態以化學物品定形,再以金屬絲線複製編織,以保存着她對媽媽的回憶。
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朱瑞平表示,展覽以時裝店概念呈現有關衣飾鞋履的四大館藏和委約的藝術品,只是「上菜的方式」,觀眾可以從生活化的切入點了解不同時代的藝術,以及生活如何啟發藝術家創作。她又強調藝術和時尚甚有共通點,「衣服和藝術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就如大家選購衣服也會留意其物料、產地、技巧,甚至題材,這與我們欣賞藝術品時所留意的細節和關注點無異。」

跨時代館藏晒冷 設互動裝置

談到時裝啟發的藝術,我永遠記得中國藝術家張洹把片片鮮肉縫製成「肉衣」穿上身,變身大隻「小鮮肉」通街走,那是他2002年的行為藝術《我的紐約》。這次藝術館把本身的服飾館藏大晒冷,包括周培春畫室所藏的中國婦女髮飾圖、刺繡花卉紋弓鞋、德夫里亞所繪的《穿奇服的中國少女》、「採花大盜」丁雄泉和陳福善的斑斕人物,背後蘊藏藝術家的審美觀。莫家詠希望大眾在欣賞這些作品的獨特創意之餘,同時亦建構與藝術家的對話,一起思考生活議題、審美元素、潮流文化等等,並探索箇中意義及認識中國文化。
館方這次也委約兩位本地藝術家在別館地下營造「店」樣夢幻天地,沿着樓梯往下走,一朵偌大的雲和一個猶如過山車的作品映入眼簾,這是香港藝術家林欣傑和馮力仁特別為是次展覽度身訂做的裝置。
林欣傑的《雲圖境像(2013-2021)》,作品上九朵雲的頭頂是藝術館天窗,「九朵雲」在氣象學書籍《國際雲圖》上被定義為飛得最高和最遠的雲,思考科技入侵現代人生活。「我以真實的雲呼應我們的雲端生活,網上虛擬世界倒映在現實生活上,虛擬和現實的混淆不分,有如我們現在生活的狀況,會給我們甚麼樣的反思?」林欣傑說。
雕塑家馮力仁的作品《遊樂場系列》,探討遊樂場為何是人生訓練場,其中的《上上落落,兜兜轉轉》是一條窄長的黃色路軌,就像過山車,路軌的頂點站着一個穿着西裝的人,他手上拿着平衡杆像在走鋼線。「遊樂場上好多遊戲都像人生歷程,要冒險、有高有低、排除障礙,希望觀眾欣賞時也觀照人生,檢示自己當下站在哪一個位置。」馮力仁說。
看完展覽,我腦裏浮現的是Yves Saint Laurent的一句:「時尚會褪色,風格才是永恒(Fashion fades, style is eternal)。」部份圖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
empty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右)與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朱瑞平講述是次策展概念。
empty
文鳳儀作品《霞絲:千水、千目、千山、千華》,以金屬絲線編織衣服,呈現對母親的回憶。
empty
石家豪的《周潤發試身室》,探討潮流文化對身份議題的影響。
empty
已故香港藝術家陳福善的巨型畫《君子好逑》,以色彩表現美。
empty
清朝圓形底刺繡花卉紋弓鞋,呈現古時中國紮腳風俗。
empty
馮力仁的《遊樂場系列》探討遊樂場為何是人生訓練場。
empty
館藏的昔日通草畫,展現清朝女性對時裝的講究。
empty
林欣傑的《雲圖境像》概念來自雲端,糅合即時數位互動元素,讓觀者介入虛實之間。

不是時裝店!

即日至2022年1月5日
尖沙嘴香港藝術館地下及一樓別館
免費入場(最新開放時間及安排請瀏覽藝術館網頁)
採訪、攝影: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