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新界貨櫃場爛攤子

蘋果日報 2002/01/21 00:00


城市觀察組主席 黃華生
香港從來沒有一個具遠見、符合民生、就地而設的整體規劃。一九六○年的「香港概括計劃」和一九八四年的「全港發展策略」,都是以發展香港為金融中心,作為規劃主旨。

破壞自然景觀礙發展
這些九七年前的規劃,以「向錢看」作為這個「借來的空間」的發展重點。今日香港所見到的城市毛病,就是從前忽略規劃的結果,如自然景觀的破壞(山脊線與維多利亞港景觀逐漸削減)、舊城區的日久失修及重建困難(只預備新土地的出售,而地契規劃沒有預備舊地的維修及重建)、新市鎮的稠密擠擁(如將軍澳滿布四、五十層高的石屎森林)、交通運輸主導規劃(道路佔西九龍填海一半土地)、歷史文物的損失(孫中山事迹徑就是展出遺失了的歷史建築)等。這種從土地管理方式規劃,只有效率提升而沒有藝術文化、人性創造的城市現象,正是從前規劃的過失,作更正改造,要從城市設計入手,相信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將新界作為臨時露天大貨倉,總佔地超過二百平方公里,用作貨櫃場及爛車場,遍布新界大西北,實在是破壞自然景觀及妨礙發展的主因。雖然地政署有一特別行動小組,專門負責綠化這些場的周邊,但亦只是治標不治本。這種露天貨場的新界現象,過去可能是因要集中發展建設於香港島及九龍而造成,但今日從香港整體來看,就大有問題了。有否一個世界級城市,其周邊發展地區是如爛攤子的、滿布露天貨櫃場及爛車場的?
看來要發展新界,配合香港整體規劃,就要先處理這些貨場。其用地多為鄉郊用途,若鼓勵其遷徙到特定物流貯貨區或中國內陸,相信可為解決方案。這些貨場曾經為香港經濟作貢獻,而政府一直都沒有規劃處理,當局現在應該作出妥善安置,以彌補過去的不足。政府處理此項目的部門,可能是規劃地政局、物流局、甚至地政署或者「寮仔部」。
清理這些貨場,要同時作出全面性規劃新界的發展。發展性質可能是環保無煙新市鎮,亦可以是毗鄰社區式(neighbourhoodcommunity)的居住小區。以後者來說,大面積土地可由發展商負責,而小面積土地可由小業主自行購地再興建房屋,就如美加紐澳的地產一樣。適合這種發展的地區包括錦田、八鄉、元朗南、古洞南、坪輋及新田等。當然新建築再不是小型屋宇政策(「丁屋」)局限於四方盒設計,而是具有各種低層建築特色,如斜屋頂,室內雙層高空間,梯級形外觀設計等,媲美外國居住環境。
為發展旅遊打好基礎
政府配合規劃要為每一社區配套文康設施,集中機電設備,保護自然景觀,要保存歷史文物,為建造美好環境及發展旅遊打好基礎。這種「度身訂做」的規劃,亦需要大量專業人士的心思,又可彌補現在就業不足的情況,對建築專業、地產及服務行業起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