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媽媽 - 鄧達智

蘋果日報 2006/10/26 08:00


中學同學不過二十歲的孩子跳樓自殺,在昔日同窗之間弄起回響。過後新聞匆匆在新聞紙上瞄過,但雷同事件太多,就是放到頭版已刺激不了瞄頭。然而主角是自己認識的人,更是剛剛成長有好長一條路本來要走的小朋友,不禁惋惜。
每年踏上十月,秋風看似微微絲絲吹起,空氣間浮蕩着幾分亁爽味,便是久病或年邁的老人危險時期;血管開始脆弱,一個衝擊,就此收工。
從夏天二姐離世計起,未夠一個月前舅舅在荷蘭,上星期堂叔,數天前好友母親再加上小朋友……未免太多。
母親的兩個弟弟大半生在荷蘭南部度過。大舅是個訥言但很親厚的長者,細舅大概十年前已因病離去,都對我們愛護得很。那時在加拿大上課每到長假便飛歐洲,遇上舅舅在馬城開設的餐廳生意紅火亦會幫上一把,他們總會回贈十分豐厚足夠遊遍歐陸的利是。反而轉到倫敦上課後,去荷蘭的次數漸次被意大利及法國取代。
母親對兩個弟弟痛錫得很,細舅走時,哭了數不清的次數。然而經歷兩個女兒相繼先走一步,大舅去後,在我們面前她表現得很克制,很沉默,只說過:「畢竟是個七十開外的人了,重要是去得莫要拖拖拉拉,長痛苦……」。
才不過兩個星期,同巷對屋的堂叔也因反覆舊病突然離世。誠叔從小看着我們長大,與父親感情很密,近年自己回家多了,每逢節慶必準備餅食新衣裳孝敬。今年中秋不見他回村,打聽知他入院養病,仍未探望便告離世,聽說喪禮也在市區完事不回老家辦理,很有點惦念,每次經過他們家重門深鎖幽幽暗暗的房子,也想起他的繼母;伯婆年前財露眼被樓上租客謀財害命成為當時大新聞,事後誠叔在空屋不斷播放經文誦唱為亡靈超渡。如今沉默,往後大概不會聽到後人為他不時播上梵音了。
二十歲多年青人為情輕生,老同學夫婦家人的打擊肯定重大難估。年青便有這抹可愛的愚蠢,往往忘記最大的愛來自父母,隨便留下悲痛、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