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民村塞渠居民困擾18年

蘋果日報 2002/03/15 00:00


本報近日接獲多位柴灣興民邨居民投訴,指單位的廚房及廁所去水渠設計有問題,致經常出現淤塞,有時甚至會有大小二便從洗手盆湧出,流出客廳;他們一直有向房屋署投訴,十八年來均未有改善;每次均要自行找人修理,大感不便。
自興民邨興建後便遷入的梁先生表示,十八年來,去水渠淤塞,問題一直存在;遷入初期,總是不足一個月便出現一次,後來得悉因為該邨的設計是兩戶共用一條去水渠後,便與鄰居協議合作,不要亂將物件倒進馬桶或洗手盆內,雖然後來情況稍有改善,但偶爾總會有污水及穢物,從去水位湧出來,甚至流出客廳。梁先生無奈的歎道:「都無辦法啦!惟有同鄰居合作啲,盡量減少塞渠嘅次數囉!」

需自行找人維修
另一位住戶李先生則表示,就算與鄰居合作都無作用,始終喉管日久失修,即使不亂丟雜物進渠內,淤塞也經常發生;許多時甚至有大小二便從洗手盆浮出,飯餸菜汁從馬桶湧出,情況相當惡劣。若塞渠發生於凌晨時分,情形便更狼狽,一家上下也「冇覺好瞓」!
以「離晒譜」來形容房屋署的凌先生揚言,根本這屋邨的去水渠設計確有問題,而房署亦一直知悉嚴重性,但十多年來毫無改善;最過分的是,住戶每每需自行找人維修,每次四百至六百元不等,若過了工人的工作時間,更要加價二百;凌先生歎道:「真係多多都唔夠畀!」
修補治標不治本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全港許多舊式屋邨都是採用這種兩伙共用一條去水渠設計,而且亦同樣用生鐵喉管;由於樓齡已久,喉管出現生銹積聚,便容易淤塞;加上某些住戶不適當使用,情況便會惡化。
發言人強調,自去年開始,邨內已進行換喉工程,由於更換膠喉前需先興建臨時廁所,故頗為需時,預算二○○三年便可竣工。
區議員(興民)趙承基指,他一直以來也不斷收到有關投訴,亦多次向房屋署反映,但房署一直都只是作出零零碎碎的修補工作,根本治標不治本。雖然房署去年開始更換喉管,未嘗不是亡羊補牢,惟房署需完工了一期才再申請撥款,致工程不能一次過進行,工程進度緩慢,實耽誤了不少時間。
(○二○四四四、○二一八四四)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