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效應」又發揮作用,美國投資者憧憬今年年中經濟全面反彈,加上半導體晶片價格在一個月內大升3成,推動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繼續高企,令美股連日報捷。
未來數星期,投資者卻不可掉以輕心,因美國500大公司將陸續公布去季第4季盈利,現時市場平均預測第4季盈利下挫21.9%,值得留意的是,分析員在去年12月初只預測盈利下跌17.8%,即是說在這個據報銷售理想的聖誕假期下,專家們仍要將盈利預測下調。因此我對美國經濟進入復甦期之說感到相當迷惘,看來現時仍不是全力入市時候。
趁還在年初,我想跟大家討論2001年一個經濟現象,當了解消化後,可望改進我們的投資功力。
這個概念就是找經常掛在口邊的全球化現象,我已多次解釋全球化令人與貨品能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自由轉移並進行交易,此舉令全球交易量屢創高峯,同時令企業及人才由服務一個國家或地區,進一步擴展至全球,令那些世界級企業及管理層賺取驚人利潤及報酬,香港企業能進身此超級聯賽者非和黃(013)莫屬。
全球化概念藏暗湧
但全球化亦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過往,各個水平的企業及人才各展所長,但在一體化下,最頂尖的企業及人才可以作全球傾銷,他們在大量生產下,平均成本遠低於原來的小公司,因此這些大企業便能盡攬市場,令原來次一班或以下的公司及人才幾乎完全失去競爭力,致令貧富懸殊日益嚴重。這種現象現已蔓延至中層及專業人士,從世界各地爆發的反全球化抗議活動看來,政府已不能忽視這股可能引起社會不穩的動力。
這個全球化的現象對投資啟示當然是買進在全球行業領導者最為上算,這個理念應不難理解。另一個較深層次的意義是市場總是一面倒看好(或看淡)一個概念,但忽略當中可能出現的負面(或正面)因素,正如投資者一面倒歌頌全球化,卻不知這個概念已出現暗湧。當原來的信念走向極點,一旦有外力將之引爆(如加息、戰亂等等),市場便全面下挫。投資情緒由極盛至極衰,歷史上此情況不斷重複,只不過市場每一次披上不同的糖衣罷了。
作為投資者,時刻都要保持清醒,謹記「當市場全面看好便是離場時」的投資格言,則閣下大有資格成為股壇長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