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藥(1093)今年首季業績激增幾近兩倍,股價隨即進一步刷新紀錄,成交之多,也是年來紀錄。
中藥以產銷維生素C系列為主,年來一直受價格影響業績,每公斤平均成本為2.31美元,去年第一季售價曾跌至2.85美元,連同其他費用,幾乎無利可圖,當時是供過於求,價格之低,國內有關廠商停產,甚至羅氏藥廠亦停產,供應突減,價格冒升,去年底已冒升至4.94美元,今年首季平均價再升至6.75美元,期內產量增長只是9%,而銷售類則增1.55倍,經營盈利更增10倍至9479萬元。
3月止首季,中藥盈利1.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1億元,相當於增幅1.92倍,每股盈利10.24仙,也增1.4倍,是受去年發行新股收購成藥生產線所攤薄。
其他產品,青霉素系列對外銷售增3.9%,而產量則增42%,其中約24%供內部使用生產成藥,獲致經營盈利3868萬元,增長17%,頭孢菌素系列產量增1倍,銷售額只增16%,其中約15%用於生產成藥,經營盈利只增7%至3397萬元,而成藥所帶來的經營盈利則為2441萬元,去年同期未開始生產。
羅氏藥廠的若干生產線已於2月復產維他命C,年產量8000噸,目前全球產量為70000噸,隨着SARS的影響,市場需求85000噸,市場供求仍未平衡,第三、四季的定單價格已達10美元以上,相信維生素C的貢獻繼續大增,連同其他產品的貢獻,全年盈利不難增長2倍。
美中不足的,青霉素產量增42%,成本降10%,而總銷售只增37.5%,頭孢菌素產量增1倍,成本大降8.3%,總銷售只增15.7%,相信是價格下跌所影響,今年仍計劃增產。
預測PE僅6倍
今年維生素C的產量將增至15000噸,增幅23.5%,正動工興建生產線,明年初完成,產量可增1倍,若屆時市場需求維持,又無其他廠商增產,供求已可平衡。
中藥已接獲3年期定單逾萬噸,定價高於首季平均價6.75美元,以此觀之,中藥對遠期價格存戒心,以低於市價接長期定單。
中藥現價2.675元,估計今年PE只有6倍,相信稍為鞏固後,可以再升,但應偏於跟勢炒,價格變動對其影響甚大,應以投機性買賣為主。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