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寫在《蘋果》封網時 - 利世民

蘋果日報 2014/06/19 00:00


全世界的大國,就只有伊朗、北韓和鄰近地區看不到《蘋果》網上版。不,昨天還多了一個,就是香港。
你可以不同意《蘋果》的言論和立場;說實在,經常看這個專欄的讀者也知道,我的立場也經常和《蘋果》的南轅北轍。但是不同意人家的立場,最消極的可以避而不看,積極一點,人家是一支筆,你也有一個鍵盤,真理越辯越明;辯不過別人就走去滅聲,是野蠻行為。如此明目張膽的攻擊,應該是第一次吧。
之前香港警隊成立了一個科技罪案組;出納稅人的糧,應該有責任主動調查,還一國兩制一個公道?
昨天也在網上也見到陰謀論,說是《蘋果》自編自導自演。首先要知道,做報紙的,一、兩天多賣幾份,對盈利沒有多少影響;賣報紙的收入,佔最大份是報販和發行,報館盈利來自廣告,這是常識。被攻擊,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廣告商的決定。事實上,《蘋果》的廣告收入被封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商業世界你情我願,廣告投放在甚麼地方,各人都有自由。要怪,就只有怪蘋果未盡善盡美,沒有令這份報紙變成一個indispensable的平台。
攻擊《蘋果》網,是愚不可及的行為。鄰近地區的「網絡解放軍」生活在沒有《蘋果》、沒有Twitter、沒有facebook的國度,可能還以為《蘋果》仍然對香港民意有很大影響力。事實上,好多中產已經覺得《蘋果》遠離群眾,與此同時,他們卻又會視這份報紙的存在為必不可少。
自由社會,有時難免要容忍一點小惡,例如很多人認為路線走得太偏激極端的《蘋果日報》。潔癖社會,不見得一乾二淨,只不過貪污腐敗統統被粉飾包裝,平民百姓眼看不見,卻又心知肚明。
言論自由即思想自由。打壓言論自由,是箝制思想的第一步。香港無錯是變得二元對立,事事非此即彼,膚淺得教人哭笑不得。不過,我們至少還有嘻笑怒罵的空間,有不同意的自由。當這一點對立面也被消磨,剩下一錘定音的一言堂,到時大家就會掛念發嘴炮口水多過浪花的日子。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我撐公投】毅行直播
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