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開放和經濟自由化,中國城市馬路兩旁的標語招牌已逐漸被商品廣告招牌所替代,殘留的標語招牌,也從過去的毛語錄代之以鄧語錄以至江語錄。近年來,出現最多的標語招牌,是鄧語錄的「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地表明,現在是以經濟掛帥來代替政治掛帥了。
甚麼叫「硬道理」?一位朋友曾抄下他看過的同一標語之下的英文繙譯:developmentistheirrefutableargument。意思是:「發展是不能反駁的論辯」。這是很奇怪的邏輯。因為一個論辯若不能被反駁,那就不叫論辯,而應叫宗教的教條。
「不能反駁」實際上是「不容許反駁」的意思。若有任何論辯是不容許反駁的,那就意味一個社會並不存在人們可以自由討論的公眾空間。「發展」是不是「硬道理」應可以討論,同樣,「三個代表」合不合中國共產黨黨綱也應可以討論,那才是自由的,合理的社會。
「不能反駁」的道理,就是「真理」。筆者在兩周前曾寫過,早年在左派機構擔任領導職位的人,多是(盲目的)理想主義者和(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多相信所謂的「真理」,並願意為真理而獻身。他們的道德水平高於一般人,是頗值得尊敬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理想主義往往是「盲目」的。
大多數早年的左派人士,都受過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薰陶。所謂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有一定規律,必是從原始共產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歷史發展規律不是人為力量所能改變,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而武裝鬥爭、暴力革命,就是實現共產社會的必要手段。凡是逆勢而為的人,就是歷史的絆腳石,於是下放、勞改甚至殺戮都具有正當性。
然而,事實證明,歷史規律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人類歷史究竟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怎麼發展,很大程度受人類知識的發展所左右,而知識會有甚麼發展,並不是人們可以預知。
然而,當這種歷史規律論成為不容反駁的迷信之後,即使社會主義的實踐失敗,也會被堅持(「四個堅持」之一),並出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須作資本主義補課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等等補充性解釋。實際上,提出這種解釋,都是為了穩固政權的需要,而相信這種種解釋的人,只能說是盲目的理想主義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