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國際視野:避重就輕 利益為先

蘋果日報 2003/05/22 08:00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向國會參眾兩院聯席經濟委員會作證之言論,將是推測美國經濟未來走向之一盞明燈。目前一眾經濟學者、分析員及市場人士,相信對美國經濟前景、貨幣政策和美元走勢,表面上似有論據,其實心底裏不無撲朔迷離之感覺。
不是嗎?試看看近日各方之高見,多少人會認為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將加快復甦?誰敢肯定通縮不會降臨?短期聯邦利率將是「企硬」還是再減?美滙要調整到甚麼程度才符合理想?意見是有,但都是根據那些滯後數字來作出揣測,又怎如成竹在胸的格老之滙報來得實在?所以人們必須加倍留意。
儘管執筆時尚未知格老言將何物,但不難想像,為避免惹來廣泛的心理恐慌,格老將避開「通縮」這個極度敏感的名詞,充其量在其向國會解釋價格水平下降的影響時,再重申「不歡迎」通脹再度滑落而已。然而沒有通脹並不是不良之徵兆或表現,只要經濟能加速增長,又何懼之有?

央行難敵滙市炒家
至於利率,相信格老會在言語間敦促企業恢復投資之餘,同時不會給予人們太大減息希望,1.25厘的聯邦短期利率已是1961年以來最低者,再減0.25厘實際作用不大,停留在此水平反而心理上還具意義,不知讀者以為然否?
美元滙價嘛!作為中央銀行決策者應盡量避免談論滙率之升跌。此乃市場之情緒,炒家和跟風者之行為,單靠央行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只能暗中誘導,間中出口術「干預」,防止hit到triggerpoint惹來惡性拋售,這點一眾財金要員皆深諳此道。只要符合美國利益,管他甚麼強美元、弱美元;只要經濟重拾正軌,班友沽沽吓都會買番轉頭喇!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