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曾淵滄專欄:PE參考價值極高

蘋果日報 2002/07/04 00:00


兩三年前,當全球陷入瘋狂炒資訊科技股時,PE高到出奇,達1000倍、100倍者多得是,甚至沒有PE,因為從沒賺過錢。當時有人說PE已不重要了。
今日看來,PE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資指標,PE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馬上看得到,但只要你有耐心,一定看得到,更可以看到PE的長期威力。看看納指,由約4000點下跌,至今已跌去7成,仍沒有止跌的理由,因為目前納指平均PE仍高達60倍。如果說20倍是正常的話,納指要跌至400點才有支持,除非納指成份股的盈利突飛猛漲,才能降低PE。

二三線股不適用
從日本經濟泡沫的經驗看來,美國資訊科技股的泡沫也的確有可能像日本那樣,10年也翻不了身,一浪低過一浪。
也因為PE重要,在大跌市時要投資於PE低的優質藍籌股,一定會有很好的回報,當然,你必須有耐心等待PE的力量出現。
不同的股,其PE的波幅不一樣,藍籌股的平均波幅比較小,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介乎8倍至22倍之間。因此,你若見到恒指成份股平均PE低過8倍,放心買,收幾年一定有可觀回報。同樣的,若恒指PE超過22倍,大市隨時都會下跌。
但是,二三線股就不一樣,股市旺盛時,PE高處不算高,經常30倍也不算高,跌市時,PE低至5倍也沒人要,所以,不能以PE來考慮二三線股的買賣。
曾淵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