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2021/06/24 02:00

蘋果日報

讀書有時見到古人說的疾病,名稱與今人頗有不同;習慣了今人之說,自然覺得古人說法或有趣,或無稽。
例如元朝大書法家趙孟頫有詩詠《老態》:「老態年來日日添,黑花飛眼雪生髯……」黑花飛眼,分明就是今日所謂飛蚊症,英文叫floaters(漂浮物)。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二卷也有提到眼生黑花之症:「眼生黑花,年久不治者,椒目(炒)、蒼术(炒)各一兩,為末(粉末),醋糊丸(加醋製成小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湯下。」這藥方,我沒試過,反正眼前飛蚊久已視而不見,對視力沒什麼影響。
又宋朝《括異志》卷四談到「社公兒」:有個楊郎中,好潔得不近人情。他家居荊南,對門民家有一子,才幾歲,「膚髮皆白,俗稱社公兒」。楊郎中厭之,給這家人五千文錢,令殺其子;那家人得錢之後,即攜子悄悄搬往他處去了。楊郎中只有一個兒子,不久「病癩,肌潰而卒」,當時說是「陰府新立速報司」。病癩者,即今人所謂患痲瘋病;至於「社公兒」,則無疑是白化病患者。為什麼叫「社公兒」?宋朝《席上腐談》卷上有解釋:「頭如雪而肌肉純白者,或者以為社日受胎,故男稱社公,女曰社婆。」社就是土地神,社日就是祭土地神之日。古人對白化病成因沒有科學解釋,就只能用神話。而宋朝陰間新成立的速報司,今日看來,早已告廢,不必多說了。
[小啓]《蘋果日報》再逢大劫之前,拙欄實已寫至七月五日,其中一篇特為一位年屆不惑讀者而作,今未能如約於六月三十日發表,深以為歉。《蘋果》倒矣,與讀者再會無期,臨楮不勝忼慨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