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2020全面小康硬任務難改形式主義
官僚藉捐獻網篤數 扶貧攻堅有名無實

蘋果日報 2020/01/01 00:00

扶貧脫貧劉銳紹十三五社會扶貧網

踏入2020年,也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五年前豪言,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年份。習一手把中國「扶貧攻堅戰」寫入「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強調要「精準扶貧」,一時間下至地方、上至中央各部委突然高調展開滅貧行動,國務院扶貧辦也指導成立一個社會扶貧網及手機應用程式(App),讓貧困戶可以在網上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該扶貧網卻有不少奇怪的「願望」:有「貧困戶」想要廣場舞歌曲USB、有人骨折但就要跑步機。在該個App的用家評分中,不少人留言指自己是被領導強制安裝的。本港時事評論員直指這個網站是典型中共官僚形式主義,為了數據向上表達政績,一日不改變形式主義,中國都無法做到真正扶貧。

這個社會扶貧網據稱是在2017年7月開始上線,由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但去年尾突然成為輿論焦點。該網除了提供平台讓人捐款給大型項目,另外主要是分為四項配對,讓貧困戶在網上呼籲有心人士來幫助,四項配對分別是醫療救助、教育、住房及物資。網站顯示至今累計用戶已經超過5,570萬人,每日有超過5萬名新增用戶;「愛心需求」有582萬個,當中對接成功的則有459萬個,「愛心捐款」也超過80億元人民(約89億港元)。雖然在內地對貧困戶本來就有低保等社會福利,但每日仍有大量網民求助。
empty
習近平要精準扶貧,但是在地方落實政策時仍然有形式主義的問題。
empty
中國貧窮問題,絕非單憑領導人一兩句口號便可解決。
empty
「低端人口」經常成為政府針對目標。
扶貧網站變「許願池」
在請求物資方面,有貧困戶要求生活所需物品,例如是因應近日寒冷的天氣,不少人就希望能得到棉被,但是也有不少用戶都把這個扶貧網站當作成一個許願池。例如有報稱湖北省十堰市竹縣的「貧困戶」就在該網站表示想要一個廣場舞的USB記憶體, 「政府組織我們貧困戶勞動技能培訓,白天上班,晚飯閒暇之餘想學廣場舞」,而該網站要求貧困戶需要各地扶貧幹部核實身份,但是該名名為「倪X」的「貧困戶」,頭像卻跟核實人「沈明金」一樣。

另外,一名來自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的貧困戶「張X偉」,希望能「請愛心人士捐助一個視頻音響、行李箱、手提包、電吹風、電飯鍋……」等等;甚至有人稱「本人腿骨折,希望有個跑步機來鍛煉下腿」。其他奇怪求助包括有人不斷提出要求一架男士汽油電單車、有人想要一隻狗,甚至有人希望要麻將,及「要求了解政策方面的知識」這樣的扶貧求助。而這些奇怪的要求為數不少,甚至有數十個來自同一地點的用戶,在同一日要求書包,令到一些真正救助物資需求難以被見到。

亦有人在網上爆料,各地扶貧幹部硬性規定所有貧困戶都必須註冊該扶貧網,質疑「很多貧困戶連智能手機都沒有,怎麼會使用這種軟件?」該人又稱,「沒有愛心人士,怎麼辦?每個幹部都必須註冊,不管有沒有幫扶對象,硬任務。到最後發現,愛心人士依然不夠,每個鎮辦村組要求必須註冊多少愛心人士。」有人也說內地很多學校的學生也成為被強制「愛心人士」的對象,「大多數都是被迫下載的,很多還是安排給學生的任務。」
empty
需做到公開實質的監督
長年接觸內地扶貧事務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內地政府的扶貧目標多是為了要防止人民革命,縱使中央設立目標,在地方執行也會走樣。他認為,這種以App或網站作為引子的扶貧網站,都是為了「交差」的形式主義,「拿數據出來,就說是自己提供了多少東西。」、「難道一件棉襖就可以解決了全家人的貧窮問題?」劉直指中共官場的形式主義令扶貧工作難以真正落實,「對上交報告,全部都交差就算數。中共的形式主義扶貧文化,已經深入到各層次,怎樣去扶貧?」他認為,若要解決扶貧政策變形走樣的問題,核心還是要做到公開實質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