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交所在上周四搞錯海潤光伏的除權價,累股民損手10%後,國壽A股昨日又出現不可思議一幕,在早上11時出現一筆超過90萬股的沽盤,便將股價瞬間質低9%。滬港通開閘在即,除股份投資價值外,中港兩地股市的交易制度、風險機制亦自然成為投資者比較對象。有意參與滬股通的香港投資者,投資回報隨時因為A股制度弱點而打個折扣。
昨日國壽的烏龍盤,除暴露A股的風險機制有問題外,亦揭露市場秩序非常脆弱。區區一筆90萬股沽盤,以14元人民幣股價計,涉及籌碼不過一千多萬元,就可以推冧一隻大藍籌的股價,差點跌停。香港股市有「搭棚」行為,大戶舞高弄低一直被詬病,但同時掛出大量買盤和沽盤,亦算是維持市場秩序的行為,至少較難令股價出現無厘頭的大跌或大升的情況。對比在2011年9月,香港的新鴻基投資同樣出現烏龍盤,以逾400億元掃國壽H股,最終有15億元買盤成交,但國壽H股股價無受明顯影響。
上交所在上周四海潤光伏的除淨日計錯數,開盤價足足低了10%,事件早上被報道後,一直沒有採取行動,任由市場交易,直到下午才停牌,令股民蒙受不必要損失。由去年8月光大證券烏龍盤事件起,A股市場因技術錯誤,累股民輸錢事件不絕,證明A股市場對錯盤的修正能力,跟成熟市場相距甚遠。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