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樓」居民憂喉管播毒

蘋果日報 2021/01/22 00:00


【本報訊】油尖旺淪為疫區,至少涉四幢「污水樓」。區內店舖、銀行紛紛停業避疫,商戶和居民形容該區衞生惡劣、洗手間有異味,憂慮喉管成播毒媒介。
油麻地前日新增四幢「污水樓」,其中三幢位於上海街,分別是福成樓、海豐大廈、上海街131-133號;另一幢則是新填地街10-14 號新利大廈。
福成樓及海豐大廈的外牆均有搭棚維修,部份喉管黏有黑色污迹。多名穿着保護衣人員昨午到三幢大廈的後巷採集污水樣本。附近有商舖待採樣完成後,立即清潔後巷,福成樓地舖食肆亦張貼告示,因疫情關係昨起休業兩天。恒生銀行亦發公告稱,因應疫情最新發展,油麻地分行今日暫停服務,直至另行通知。
早前被列入強制名單中的上海街碧荷樓,地舖的燒味店負責人David表示,大廈的糞渠位於餐廳後巷位置,近日因淤塞令污水湧現,「啲紙巾、坑渠屎湧晒出嚟」,嚴重影響餐廳衞生情況。承建商以碧荷樓成「疫廈」為由,拒絕前來維修,David盼食環署協助疏通,處理糞渠。

住戶洗手間常傳異味

同區的碧街亦是疫情重災區,至少七幢樓宇有確診個案,包括碧街15號。於涉事大廈開辦粵曲音樂社的杜小姐指大廈住户以南亞裔居多,其飲食習慣令喉管有淤塞情況,「啲油、咖喱,同埋亂咁掉啲紙落嚟……如果一塞就係臭味㗎啦。」當喉管淤塞,便會污水湧現。
居住碧街15號低層的吳先生形容大廈衞生環境惡劣,樓梯間隨處可見垃圾,屋內洗手間亦經常傳出異味,及有污水倒流湧現,甚至有滲水情況,「自己都買過兩次玻璃膠整過(啲渠),整完都仲有少少(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