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輻射冷卻效應致結霜現象

蘋果日報 2005/12/24 08:00


新界打鼓嶺昨日清晨出現霜凍現象,菜葉及草面凝固一層晶瑩薄霜。天文台科學主任胡宏俊稱這是自然現象,主要因為「輻射冷卻效應」(radiationcoolingeffect)令氣溫下降而成。他解釋,當室外氣溫下降,而溫度達致攝氏零度冰點,依附於植物或物件表面上的空氣水份便冷卻凝結成霜。
胡宏俊指出,昨日出現結霜現象的打鼓嶺及沙田馬場,天文台於兩地所錄得最低溫分別是攝氏一點三度及五度,雖然都未錄得攝氏零度低溫,但以打鼓嶺為例,由於打鼓嶺受群山包圍,如同處於峽谷,地面熱量不斷散發,加上昨清晨打鼓嶺一帶無風,也無雲層覆蓋,因此當氣溫下降至接近冰點,地面植物及物件上露水便會凝結,出現結霜現象。
每年冬季十二月至翌年一及二月都是本港結霜「旺季」,過去數年冬季本港郊區也曾出現結霜現象。胡宏俊續稱,本港位處亞熱帶地區,靠近海洋,天氣較內陸溫暖,其實不易出現結霜現象。
所謂「輻射冷卻效應」是日夜不斷在大氣層進行,其原理是日間太陽光照射大地,熱能穿過大氣層傳到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能後以輻射方式將熱能散發,入夜後地面散熱會較日間快,加上無風、無雲,溫度便會急降。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