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音書●我是壹仔人- 余家強

蘋果日報 2021/06/24 02:00

《壹週刊》《豪語錄》

最近交稿,每一篇都忐忑能否刊登呢?杜甫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信給離亂中的親友,你會不會因為怕收不到而唔寄出?
但我不叫自己蘋果人,我叫自己壹仔人。我加入《壹週刊》時,《蘋果日報》尚未創刊呢。關乎籍貫,雖然我第一份工並非《壹週刊》,2017離職後,也再沒為《壹週刊》寫過半粒字,倒接續在《蘋果日報》爬專欄足足四年,在其他報刊亦佔地盤,我卻習慣壹仔人這稱呼,豈非像籍貫?可以與出生地、現居地不相干,此心安處是吾鄉,它永遠屬我心靈故鄉。
眼見大家一味談《蘋果》,《壹週刊》自結束紙本以來早已乏人問津,國可滅,史不可滅,且讓我來說說。
《壹週刊》對我影響太大,簡單如文章超過五行便應該分段,以前上司如此教我,後來我如此教下屬,或者無得解的,壹仔風格潛移默化了幾代人,有朝一日將編進香港文化史。
《蘋果日報》我最熟悉張劍虹,當年他擔當《壹週刊》總編輯,我們叫他「監工」。記得每逢臨急出差,等不及會計部預支費用,直接問他攞,他隨身似起碼帶備十萬八萬現金,衫袋取不夠,摸摸褲袋再添。「監工」對錢銀極疏爽,壹仔找數也出名全行最快,從不拖糧。倘若今次難逃欠薪,只怪戶口凍結,非戰之罪。
我這個人如果有優點,就是欠人一分債不還不痛快,竟來自壹仔庭訓。推而廣之,我更怕沾人便宜,為避免要跟大圍記者夾料,盛情難卻,我多年來與行家甚至與《蘋果》同事都絕少交往。《壹週刊》和《蘋果日報》於聯邦制下各自為政,不屑互抄,算對得起讀者。
主編Book B(《壹週刊》娛樂及生活別冊)和執筆《豪語錄》期間,我連娛樂圈中朋友也不敢深交,以防某一天他/她有黑材料斷在我組手上,出嚟行要還,又係盛情難卻。不單我,歷任Book B編採謹守原則。俾面派對、文過飾非,不容發生在《壹週刊》。失禮講句,我離職後反而結識較多朋友。有時感慨:難道像傳統智慧說的,你要給路人家行,人家才給路你行?壹傳媒落至今日境地,便因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視乎你想要甚麼傳媒、甚麼朋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