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室爆腸胃炎
12日5宗 聖保祿延遲通報
【本報訊】私營的聖保祿醫院一個育嬰室爆發腸胃炎,五名初生嬰兒於上月4日至15日先後出現腸胃炎病徵,但院方延遲半個月至前日(9月1日)才通報衞生防護中心。有團體批評衞生署沒有嚴格監管私家醫院,令私院經常延遲通報傳染病爆發,危害病人及市民。 記者:陳沛冰
聖保祿醫院昨公佈,該院育嬰室於上月4日至15日期間,先後有五名出生僅兩至三天的初生嬰兒出現腸胃炎症狀,病嬰每日三次或以上大便帶孱或少量血絲,但未有發燒、肚痛及脫水;有關腸胃炎症狀其後自行痊癒,他們已康復出院。
院方指患病嬰兒是於院內感染,估計是從環境或經由人與嬰兒之間接觸而感染。育嬰室每日平均有30至40名嬰兒,事發後院方已經根據既定指引,於育嬰室加強預防感染措施。其他所有同期在育嬰室的初生嬰兒情況良好,沒有出現腸胃炎症狀,並已全部出院。院方曾替受感染嬰兒進行大便種菌測試,全部結果呈陰性反應,估計可能是低毒性的微生物引致。
衞生防護中心昨表示,前日(9月1日)才接獲聖保祿醫院通報,中心昨日立即派員到醫院視察,及評估傳染病傳播至社區的風險。院方的監察於上月19日結束,之後再沒有新個案。對於延遲通報,聖保祿醫院解釋當時首要任務是控制爆發,及防止新增個案。
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有關育嬰室爆發腸胃炎,顯示感染控制措施有問題。致病源及感染途徑可存在於不同環節,如醫護人員沒徹底洗手,將致病源在嬰兒之間傳播;或保溫箱甚至預備嬰兒飲用奶的過程受污染,院方應盡量查出感染源頭,以防止再爆發。
關懷香港召集人郭家麒表示,私家醫院經常延遲通報傳染病,甚至不呈報醫療事故,主要因衞生署監管不力,「家私家醫院根本係自己管自己,延遲通報唔會釘牌,係衞生署失職」。
郭家麒表示,盡快通報傳染病可讓衞生署協助追查感染源頭,確保其他仍留醫病人、已出院者及探病者不受影響,及傳染病不會擴散至社區;衞生署把關不力,最終受影響是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