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子撞飛碟 - 麥飛

蘋果日報 2002/01/07 00:00


昨日說到友人孩子的飛碟擱在樹上,找我這個「跑腿叔叔」幫忙。我裝作不夠高,幫不上忙:「不如你們想想辦法。」我看着地上的石頭,給他們一個提示。
機靈的小朋友甲似乎明白:「可以試試像打波子一樣,用石頭把飛碟撞下來。」小朋友乙開始也點頭認同,但很快便反駁:「這樣會把飛碟撞爛。」小朋友甲眉頭深鎖:「那怎辦?」
小朋友乙開始動腦筋:「有次我看電視,那些不會爬樹的動物都用身體搖動樹,令樹上的果實跌下來。」再說:「不如我們試試搖樹。」然後兩人就走到樹旁,用力地搖,可是樹幹很粗,即使合三人之力,怎搖也搖不動。小朋友又失望了。
「你們看,上面的樹枝好像幼一點,你們會夠力搖的!」為了令他們不要氣餒,我多給一點提示。小朋友甲快速地搶白:「那些樹枝很高啊!」
聰敏的小朋友乙深思了好一陣子,想通了:「不如叔叔你讓我騎到你膊上,我再用力搖動那些較幼的樹枝,飛碟便會跌下來。」這次,他們方法奏效了。
小朋友用的是很簡單的類比思考方式,用生活上遇到的經驗,找出解決問題方法,運用在近似的情景上,例如將打波子的經驗用在撞飛碟上,但這些經驗因情況有變而不完全適用:波子不會撞爛波子,但石頭會撞爛飛碟。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為小朋友解答問題,或以一問一答方式教育他們,這樣反而令他們學得更少,讓他們面對困難、思考、反駁、討論和找答案。不要只做一個「跑腿」或「高級問題解答員」。(孩智.下)
《思考.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