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漢吊手岩附近墮6米傷 GFS直升機吊走送院

蘋果日報 2020/04/11 12:18

墮山牛押山

【20:33】傷者送院後情況穩定
【18:25】新增傷者友人講述事發經過。
【16:52】直升機將傷者吊走,並送往威爾斯醫院治理。
【15:05】救援人員已經替傷者包紮妥當,現正協助他落山。
【14:28】新增行山人士訪問。
上午11時半,一名67歲男子與朋友在馬鞍山行山期間,在牛押山近吊手岩附近失足,由6米高位置墮下,跌落大石上,背部受傷。其他行山人士見狀,代為報警,警方及消防員接報,同時通知政府飛行服務隊協助。
事發時傷者與3名友人行山,其中一名友人離開時受訪,透露傷者因地面濕滑關係失足,即使傷者當時已抓住附近一棵小樹試圖站穩,惟該棵小樹懷疑已枯萎,不久便斷裂,導致傷者墮崖,所幸崖下數米處有一處較平坦位置,才令傷者逃過一劫。
該名友人指出,有關路段比較崎嶇,部份位置更需要手腳並用,但強調他們一行4人都經驗豐富,已不止一次行過有關路段,認為如果不是現場濕滑,意外也不會發生。被問及以後是否避免再行有關路段,該名友人僅說以後會更加小心。
記者現場所見,山頂及附近樹叢相當大霧,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到場,拯救人員審視地理環境後,將數名消防員吊運到吊手岩,由他們沿山路搜尋,接觸傷者,暫時未知行山者失足受傷會否與大霧天氣有關。由於今日天氣不佳,馬鞍山吊手岩只有少量行山人士。
現場行山人士陸先生承認「年年都有行山意外,多數發生在吊手岩位置」。「上山有一個牌,叫人唔好行,上到去嘅,專業啲嘅OK的,但觀其山勢,若企唔穩,放鬆小小,可能會差錯腳,有機會跌落去。通常隔兩、三個月就會有意外。」他奉勸各位行山人士,「最好唔好行。專業嗰啲裝備夠,但一般行山者就唔好行呢啲,一定要有足夠裝備。」他指因現時疫情關係無法去旅行,行山者增多,陸先生不諱言「這是一定的」,「馬鞍山周圍都靚,好舒服,千祈唔好行難的,要專業有導師才可諗諗。」
另外,有行山人士稱,意外在吊手岩附近發生。而馬鞍山的吊手岩、牛押山及馬鞍頭,是熱門行山路線。上吊手岩有相當的難度,手腳並用要攀爬,不少地方頗為險要,被視為高難度行人路線;過了吊手岩不久,就會到達馬鞍山兩個山峰:近吊手岩的矮一點,是副峰牛押山,也叫作馬鞍尾,較遠的是主峰,稱作馬鞍頭。兩峰之間,是一條狹長的山脊通道。
資料顯示,牛押山及吊手岩一帶山脊曾發生多次意外。其中在2017年,一名機動部隊男警偕女友到吊手岩行山,其間疑行錯路被困懸崖,前往營救的消防總隊目邱少明,在搜救期間失足墮下約8米山坡殉職。
而疫情陰霾下的復活節假期,不少市民選擇到郊外遊玩及行山以呼籲新鮮空氣。但不過戶外活動務必要注意安全,前日(4月9日)即有兩名女行山人士,於6小時內分別在西貢萬宜水庫的石隙和懸崖邊失足,造成一死一傷,當天41歲姓方女子疑意外失足在墮崖跌落50米下的地方,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雖將她送院搶救,惜最終返魂乏術。
-----------------------------
App內1-Click訂閱《蘋果動新聞》
按此了解更多
-----------------------------
你敢爆,我敢獎! 立即WhatsApp《蘋果》24小時爆相爆片熱線致電: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