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科技專利能保障知識產權嗎?

蘋果日報 2002/01/21 00:00


近日因為工作關係,做了不少有關申請科技專利的資料搜集工夫,找了一兩位律師朋友面授機宜,取得大量「免費」法律意見,還請了位有些專利經驗的朋友飯敍,把結果零零碎碎的拼湊起來,也有點意思,所以筆者今期放棄犬儒怒罵,願以經驗分享,希望讀者獲益。
記得還在念大學研究院的時間,也做過不少專利的patentsearch工作,試看自己的論文題目。當時,筆者要坐在圖書館的光碟室內,一片一片光碟的找,單色螢光幕的電腦慢得很,花了大半天才叫大功告成。

申請費力盜版易
現今互聯網資訊發達,做patentsearch的步驟已經簡化了不少,而且是免費的,到美國和歐盟專利局網頁找尋,比從前省卻了不少時間,還能把專利文件圖文並茂的下載來細閱。
若要到歐美申請專利權,香港一些律師行可以代勞,收費不菲的外資行固然是有,本地行也有數家是薄具經驗的。如果做一個不算太複雜的專利申請,入紙約需一兩萬,成功申請的最基本預算可能要5至10萬;如果需要修改專利內容的話,動輒10至20萬也不足為奇。而所需時間差異很大,快則兩三個月,慢則一年半載,最壞情況更可能是被拒。
問題是,假手於中間人是否化算。當閣下要申請外國的專利權時,香港律師只能當中介人,整個申請程序還是要委託歐美的律師行代勞,假如申請人直接與當地律師聯絡,透過電話、傳真、電郵等通訊,可能省卻一筆成本。當然,隔山買牛是有一定風險的!
申請的程序就是這樣子,但能否獲得成效,閣下的知識產權能否透過一紙專利獲得保證,可是兩碼子的事,中港兩地不少的電子商深明箇中道理。某一電子商縱有上佳的產品開發意念,並付諸實行生產成為產品,但這個地球某一角總有人有能力利用美其名為「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技術,把電子商的產品照抄如儀,令電子商欲追究也無從。就算電子商從地球一角找到這間侵犯專利的公司,可能只是山寨廠一間,對簿公堂也無用,一來需時甚久,二來對方一聲清盤,閣下便欲哭無淚!
所以,真正希望抓錢的電子商,只望第一批商品推出後賺錢回本,隨後被人抄襲既奈不了何也只能作罷!這種短線牟利,賺夠收手的態度在香港電子商中甚普遍,其他的既管不了,也就不再費神去申請專利!短視的產品開發態度,其實對創新科技業務的開發甚為不利。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