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棄不干預政策
阿松撰文反擊華爾街日報

蘋果日報 2002/03/15 00:00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面對《亞洲華爾街日報》不斷批評他背離積極不干預政策,他昨日分別在《亞洲華爾街日報》撰文以及在工商界午餐會上發言,反駁有關指控,強調堅持及提倡自由市場經濟,他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削減政府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到百分二十,正好證明政府給予私人市場更多發展空間。
梁錦松又表示,推行高官問責制後,他將會推行一套新理財及執行政策方式,日後財政司司長只會制訂一個財政上限,各問責局長可以自行決定用途,但不會因為要加開新服務就可以獲額外的資源,政府亦需要透過精簡的架構去提高政府效率及削減開支,但主要不是削減公務員人手,而是削減工作。

為市場提供條件
梁錦松昨日在《亞洲華爾街日報》親自撰寫一篇題為《讓市場領導》的文章,回應外界及《亞洲華爾街日報》抨擊他放棄了港英時期行之有效的積極不干預政策。
他解釋政府並非放棄了積極不干預政策,只是改變成積極為市場提供條件,包括提供基建、法治及制度、提升人力資源,以及協助香港商界和外國談判,他又引用地下鐵及迪士尼例子,說明政府如何積極為市場提供條件,刺激香港經濟,並引述提出積極不干預政策的前財政司夏鼎基言論,支持自己的論點。
他昨日出席由十多個本地及外國商會舉行的財政預算案午餐會時,亦再作出反駁,強調自己一直提倡自由市場,他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削減政府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由百分之二十三到百分二十,正好證明政府給予私人市場更多發展空間,積極不干預並不代表政府被動地不做任何事情。
精簡架構最重要
至於有商界人士在午餐會上質疑預算案中未有提出具體削減財赤方案,梁錦松認為,削減政府開支增長是對付財赤最有力武器,他認為日後要削減甚麼開支,應由日後問責局長自行決定,目前最重要的是精簡工作架構,因為過去幾十年累積太多官僚制度,不方便市民,阻礙政府效率。
此外,梁錦松又說,預算案中假設公務員減薪與公務員隊伍的能力無關,他希望公眾不要混淆公共財政管理與公務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