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有何展望,在經貿方面,仍要分開內外兩部分衡量。外圍以美國經濟為首,相信在聯儲局大放銀根,以及振興方案遲早獲得通過下,下半年復甦的機會甚大,對香港自然有利。不過,日圓大幅貶值,矛頭指向中國,人民幣貶是不貶,對區內經濟影響至深。此外,阿根廷局勢仍然動盪,貨幣局制度面臨崩潰,對港元有心理衝擊,這都是值得注意的發展。外圍看美國,內部則看董建華,篤定連任已無懷疑,因此高財赤、高失業及如何落實「高官問責制」,便成為今年香港榮辱的關鍵。
今年度財赤高達六百億元,照正常情況,阿松只有開源一條路可行。開源等於加稅,擴闊稅基,擴大稅網,是主要考慮。不過,在當前如此惡劣的經濟狀況下,同時八黨聯盟已「封殺後門」,向加稅、擴稅網、甚至增加政府收費都說「不」,加上各大商會亦持此態度,三月時阿松能開源的地方不多,已成定局。
應加快創造新職位
節流方面,更為艱巨,唯一可以開刀的,是公僕的薪酬及相關開支,相信公僕「一刀切」減薪的機會不大,看來高官要作點犧牲,同時在超時補水及其他津貼方面,會被削減,雖然會惹起公僕不滿,但面對私營環節不斷瘦身裁員,公務員體系若甚麼也不做,很難穩住社會各界情緒。
高失業問題估計短期內難以解決,不過相信上半年將「見頂」,下半年會由預測中的六點五巴仙回落,官府能夠做的,是加快落實「創造」出的三萬二千個新職位,若再拖延,則信誓旦旦要溝通民情,順應民意的特首,肯定受到詰難。
不過,我們認為,董連任後要推行「官員問責制」,能否「安然着陸」,對香港公務員系統固然有深遠影響,對整體社會的安定,亦有很大關連。「高官問責」即是變相的「部長制」,董有沒有大政黨支持?以及將責任劃分後,局級以下官員的積極性能否發揮,都是疑問,董要在這方面多做工夫,否則「內憂外患」之局,仍揮之不去。
巫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