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青木建設上月申請破產保護後,當地二級地區銀行石川銀行也申請破產保護,令困擾市場的金融壞帳危機進一步提升。據日本銀行家聯合會公布數字顯示,當地135家銀行截至9月份淨虧損,數字反映當地銀行財務狀況堪虞。
市場一方面觀望小泉政府立誓撇除壞帳的決心,及會否再有大型企業因負債過多而求貸無門令破產事件趨增。當地銀行調撥的壞帳準備金增加,會放棄更多貸款者,加上企業受到夥伴破產影響而跟着倒閉的骨牌效應增加,故可預期來年日本破產企業會創17年來新高。
弱勢貨幣 有利有弊
另一方面明年4月政府將降低銀行對存戶保障承擔,或會令市場對銀行體系信心再打折扣。本季銀行結算將以新法及市值入帳,料對其盈利前景再添陰霾。倘當地經濟衰退日趨嚴重,令公司破產增加速度遠超過銀行勾銷壞帳的進度,後果更不堪設想。故為免金融危機一觸即發,政府需及早向銀行注入更多公共資金。
近期日本政府採取放任漠視態度,容許圓滙持續下跌,令市場引起軒然大波,除了當局冀可藉此增加貨幣流通量外,此舉亦可讓金融機構更易出售不良貸款,為援助銀行鋪路。日政府傾向弱勢貨幣政策自救,雖然此舉可加強產品出口競爭能力,但亦會導致日圓體系資金加速外流,故筆者仍憂慮短期企業在經濟紛傳黯淡消息下,其盈利復原程度能否把圓滙跌幅抵銷,且看近月南韓及台灣股市在市場憧憬經濟復甦及晶片價勁彈帶挈而激升,但日股表現卻斯人獨憔悴,未見受惠,反映日圓貶值方案短期未見其利先見其弊之餘,仍需配合解決銀行結構的方案,和其他刺激內需及企業改革的措施,方能全面治本,否則當地投資環境短期仍難脫死胡同,未能提高吸引力。
黃敏碩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