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仇怨心重 動輒用暴力
梨木樹邨斬童案,被捕人之中包括受害小童的年輕繼母,城市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犯罪學課程主任黃成榮博士表示感到可惜。
黃成榮又稱,如果有人因為報復及仇怨心重,及經常接觸惡勢力,動輒便以暴力解決問題,以為找人行兇便會神不知鬼不覺,這個想法就太過天真。
他認為,一旦疑犯被定罪繫獄,在犯人坐監或出獄時,可能會對其所做的事情感到內疚及後悔,希望得到受害事主及其家人的原諒,而現時外國很多國家有一個名叫「復和公義」的計劃,就是犯人及受害苦主或其家人願意下,在有犯罪學家及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在場下,雙方相約在一處地方見面,讓犯人向受害人及其親屬道歉,好讓雙方對不幸事件的陰影得以消除。
黃成榮表示,如果賢仔得悉傷害他的兇徒中有親人在內,對他的成長可能有影響,若不加以正確輔導,嚴重時賢仔日後可能不但對成年人及他人不信任,就連至親的父親及家人等都不信任,影響其心智發展,甚至有樣學樣以暴力解決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胡潔瑩博士表示,成年人應該以身作則及身教,要懂得互相體諒,遇到問題要拿出來討論解決,不應訴諸暴力;若無法解決時,則要向社工或他人幫忙。
樂苗坊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博士亦表示,當賢仔知道事件與繼母有關,日後可能會留下陰影,及可能認為事件因他而起,令父親失去妻子及弟弟失去母親,出現自責、驚慌及不安樂,所以親人及成年人應主動告訴賢仔,事件不是他的錯。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