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郭家明啟示錄:
雷米排萬難孕育首屆世盃

蘋果日報 2002/05/03 00:00


上期介紹了足球運動是目前在世界上最受歡迎和關注的單項運動,特別是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比賽;國際足球協會於一九○四年成立至今,接近百年歷史,成功舉辦了十六屆世界盃賽。但我們不可不知道,第一屆是在一九三○年在南美洲的烏拉圭舉行,即是國際足協成立後二十六年才能舉辦首屆世界盃賽,這就要感謝第三任會長努力的成果、這位充滿幹勁,一心一意為發展足球運動的法國人祖利士雷米先生。

當國際足協會長誓圓夢
他於一九二一年當選第三任會長後,夢想為組織足球自己的世界錦標賽,由於當時運動最高榮譽,當然是奧運會;而足球也只是其中一個項目,那個國家拿了奧運金牌,就算得上是世界盟主。不過奧運足球項目是國際奧委會委託國際足協代為辦理的,一切安排和規條(包括所有運動員均為業餘資格)均是由國際奧委會決定,所以足球界自成立了自己的國際協會後,就渴望有自己的世界錦標賽。

拉攏美洲破歐洲國家壟斷
雷米會長在這方面更不遺餘力,加上在他當選之前,剛剛經過第一次世界戰爭,特別是歐洲各國極想維護友好及團結,舉辦世界盃賽正是一個最佳辦法;結果在一九二八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全體會議中,一致通過於一九三○年舉辦首屆世界盃賽,而當時歐洲更有多個國家有興趣提出申辦,她們是匈牙利、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及瑞典等國;結果翌年在巴塞隆拿全體會議上,將第一屆主辦權給了南美洲的烏拉圭。主要原因是烏拉圭連奪了一九二四年及一九二八年兩屆奧運金牌,實力超卓,而該年亦是烏拉圭立國百周年紀念;其實雷米會長也希望將首屆世盃主辦權給南美洲而非歐洲,是借助世界盃來拉攏美洲國家,擴大國際足協的範圍,不希望由歐洲國家壟斷。
僅13隊參賽烏國捧盃
至於參賽隊伍,由於是為慶祝首次舉辦及祝賀烏國慶典,國際足協決定邀請所有會員國參加,可是在賽事舉行的前兩個月,許多歐洲國家均藉口路途遙遠、漂洋橫渡大西洋需時及花費大量金錢為理由,臨陣退縮拒絕前往;後來又是由雷米會長斡旋下,有法國、比利時、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四國赴會,聯同南美洲八國以及南下的美國,一共十三隊參賽。
結果烏拉圭在決賽於首都蒙得維的亞百周年紀念球場十萬擁躉助威下,以四比二反勝宿敵阿根廷,勇奪首屆世界盃。而國際足協亦能在會長雷米領導之下,力盡艱辛,排除萬難,成功主辦首屆世界盃賽,並且也落實了每四年一屆,跟奧運會相隔兩年,分庭抗禮。

郭家明小檔案
出生日期:30/10/49(52歲)
曾效力球會:流浪及加山
位置:右中場
代表港隊次數:96次
現職:亞洲足協及國際足協教練導師
另外,「郭家明信箱」現已開放,歡迎球迷傳電郵與郭指導分享世界盃球人球事,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 ,請多多指教。
本欄逢星期一、三、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