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問題多 滬索賠2.7億
磁浮列車陷災難

蘋果日報 2003/07/29 00:00


德國《明鏡》周刊報道,上海磁懸浮工程由於出現部份電纜觸頭(接觸點)燒毀、噪音過大等技術問題,原定在今年十月正式通車的計劃可能要推遲,而德國的蒂森-克虜伯公司被索賠三千萬歐元(約二億七千萬港元)的設備。中國專家稱,事件是一場「災難」。
連接浦東機場至浦東市中心的上海磁懸浮列車去年底開始試通車,至今年三月中旬停駛,官方公開的理由是系統調整。但《明鏡》周刊早前披露,實際上是工程出現多種技術問題。官方原計劃在五月一日恢復通車,每天開通十二班,並向旅客預售車票,但至四月底又宣布所有磁懸浮列車停開,讓市民全額退票。

電纜接頭燒毀螺絲生銹
最新一期《明鏡》周刊報道,上海磁懸浮列車在試通車近三個月後,已出現嚴重的技術問題,主要是出現部份電纜觸頭燒毀的現象。
報道稱,中國合作夥伴現在堅持要德方全部更換電纜,這樣將額外增加三千萬歐元的費用,而且僅把這些專用電纜從漢諾威的生產地空運到上海,蒂森-克虜伯公司就需要支付五百萬歐元(約四千五百萬港元)。
報道引述中國專家說:「這是一場災難。」專家表示,上海磁懸浮工程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列車運行時,噪音比指標高出五分貝,列車上已有螺絲發生銹蝕等。這些技術問題,將令上海磁懸浮列車正式通車時間押後,並長期受到列車安全等問題的困擾。

京滬線傳改用日本技術
報道又指出,雖然德方承諾用一個月時間進行維修,並保證按時完成,但中方對出現的問題很惱火,已經放棄了繼續購買三節車廂的計劃。而早前投入試行的只有三節車廂。
中國官方雖然未公布上海磁懸浮工程出現的問題,但近日有消息稱,北京至上海一千三百公里的高速公路已決定放棄採用磁懸浮技術。日本傳媒甚至報道,中國在放棄磁懸浮技術後,已內定採用日本新幹線的輪軌技術。
中央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