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千錯萬錯房屋政策沒錯? - 盧峯

蘋果日報 2002/01/24 00:00


想一般人認錯難、想有點身分地位的人認錯更難、想政府官員認錯卻是難上加難。昨天署理房屋局局長鍾麗幗女士就作了一次最好的示範。
她在立法會回答議員的提問時居然說,買樓純粹是市民個人的決定,政府從未堅持市民置業,她並強調負資產現象並非房屋政策失誤造成。而對於七成市民置業的指標是否存在時,鍾女士更說議員及公眾不要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因為這只是個字眼的問題!這樣拒不認錯的態度不是教人歎為觀止嗎?

視若無睹
首先,不管是學者、地產業界、經濟分析員以至公眾都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政府的房屋政策失誤包括不合時宜的八萬五建屋目標是造成樓市大逆轉的重要原因。事實上若果不是特區政府提出錯誤的房屋政策,徹底的改變了整個地產市場的遊戲規則及前景,樓市的調整不是這樣的,調整的幅度不至這麼大,更不會有大量業主包括並非樓市高峯期置業的業主也淪為負資產族。偏偏鍾女士對這樣的事實視若無睹,反而說置業是市民個人選擇,把責任推到市民身上,這不是逃避責任、拒不認錯又是甚麼呢?
更何況即使作為罪魁禍首的特首董建華先生也間接的承認了房屋政策有錯誤;他在上月發表參選宣言時就公開表示他推動的改革「沒有充分評估社會的承受能力和平衡各方利益,以及未能妥善地安排各項改革的優先次序……」。若果連董先生也能承認不足、承認缺失,房屋局的官員包括鍾女士怎麼反而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呢?
同樣教人驚訝的是鍾女士竟然把七成人置業的指標說成只是字眼的問題,要知道政府是影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力量,它提出的政策、指標都足以令整個地產市道有重大轉變、都足以左右千千萬萬個小業主的命運;因此不僅議員要弄清楚,地產業界、小業主及公眾也是必須弄清楚指標是否存在及甚麼時候實行的,因為他們的投資、畢生的積蓄都可能受這個政策指標影響的。像這樣重要的政策指標,怎麼可能只是個字眼的問題呢?

自欺欺人
我們希望特區政府及有關官員明白,政策失誤雖然可怕,但只要盡快承認失誤、加以糾正,所造成的損失是可以減少的,也可以防止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更可怕的是像鍾女士那樣絞盡腦汁不承認錯誤,或把責任推到其他人身上,因為這自欺欺人的做法不僅令錯誤愈弄愈大,而且會不斷重複過往的錯誤。香港的房屋政策失誤已夠多了,鍾女士及房屋局難道還要弄出更多失誤嗎?
(圖)鍾麗幗把房屋政策的錯誤推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