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更可減濕疹和哮喘風險
幼嬰避吃魚和蛋防食物敏感

蘋果日報 2005/09/02 00:00


【本報訊】不少父母均認為,餵哺嬰兒吃魚粥、蛋粥等,可令嬰兒快高長大和更加健康。不過,有專家指出,魚、蛋容易引起食物敏感,所以建議幼兒延遲開始進食,除可預防食物敏感外,更可減低患上其他由食物敏感引起的過敏病症,其中患哮喘的風險更可大幅減低五成。 記者:趙燕婷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梁廷勳估計,全港約有百分之五,即三千名一歲以下嬰兒有食物敏感問題。他表示,食物過敏主要由遺傳引起,但若嬰孩在免疫系統未完全發育前就大量接觸致敏原,也可能引起食物敏感。常見的食物致敏原包括牛奶、雞蛋、魚類、貝殼類及花生;其中牛奶和雞蛋引起的反應一般較溫和,如肚痛、嘔吐、皮膚敏感等;但魚類、貝殼類及花生則可引起氣喘、休克、血壓下降等嚴重反應,甚至可能致命。
梁廷勳稱,患有食物過敏病症的兒童,較多會出現其他敏感疾病,包括濕疹及哮喘,所以預防食物敏感,可以有助減低患上其他由食物敏感引起的過敏病症。他建議母親應餵哺人奶至少四至六個月,其間母親應該減少進食致敏食品;六個月大後才適宜開始進食容易引起敏感的食物,否則不應吃含魚、蛋的食品,包括粥類;六個月大後才宜開始進食固體食品;以及初生至一歲大的幼嬰宜飲用經溫和水解的低敏奶粉,可以減低嬰兒對牛奶的敏感反應。此外,有研究指,若母親在產前及餵哺人奶期間服用有益細菌如乳酸菌,嬰兒患食物敏感的風險可以減低五成。
他引述外國一項研究指,如母親餵哺人奶逾四個月,並在嬰兒六個月大後才讓他們吃固體食物,再配合避免接觸塵蟎及吸入二手煙等,嬰兒患哮喘病的風險可以大幅減低五成。
簡單均衡最重要
梁廷勳強調,嬰兒的飲食最重要是簡單及均衡,不需特別進食貴價食品如鮑魚及燕窩。他表示,鮑魚、鮑貝等是常見的致敏食物,兒童不宜進食。他笑稱:「鮑魚煲粥呢啲嘢,留番畀啲大人食好啦﹗」此外,即使矜貴如燕窩也可能引起食物敏感,他以最近一宗個案為例指出,一名八歲兒童在吃燕窩後出現食物敏感情況,甚至休克,現仍在接受治理。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