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主巴西至今打不出霸氣,世人開始撫今追昔,懷念起80年代的絕代風華。當年的足球王國,有蘇古迪斯、祖利亞、薛高、科高、伊達。雖然整個80年代都無法拿下雷米金盃,卻贏盡人心。當年的巨星,至今仍是無數球迷的偶像,甚至成為足球推動革命的象徵。
我說的是三年前辭世的蘇古迪斯(Socrates),這位醫科學士之所以受人景仰,不單是因為其天才橫溢的組織進攻能力,更大程度上是由於他的政治胸懷。那個年代,軍政府治下的巴西,任何批評政府的言論都會引來國家機關人員上門追究,蘇古迪斯卻從不噤聲。
蘇古迪斯先在球隊層面推展民主,把老牌球會哥連泰斯改革,管理制度民主化,由洗球衣的工人到球會主席,都擁有同等份量的選票,就球會事務投票作決定。哥連泰斯民主運動遍地開花,1982年,球員毋懼巴西足球聯會的制止,在一次球賽中穿起寫有「15日投票」標語的球衣,在球場上喚醒國人參與選舉。
回到足球層面,蘇古迪斯曾猛烈批評巴西足球近年的沉淪。他歸咎於都市發展與體育職業化,高密度城市建設把昔日孩童的街頭足球空間踢走,足球不再是一種有機、即興的運動,而是只能在有嚴格組織的球會裏進行。所以我們已不能在巴西足球上看到個性—這個世代,不是機會太平均,便是習慣太過一體,人們不是餓死便是悶死—蘇古迪斯如是說。刻下的香港是不是也跟巴西足球走上同一歧途?
文:阿迪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