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世紀偉人 - 李怡

蘋果日報 2005/04/25 00:00


一百年前的一九○五年,是物理學至為關鍵的一年,也是對這以後一百年的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最重要影響的一年。
這一年的三月到六月,在短短不到四個月內,一位默默無聞、年僅二十六歲的瑞士專利局檢查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向德國《物理學年報》投寄了四篇論文,分別在光電效應、布朗運動以及狹義相對論等不同科學領域提出了革命性的理論,開啟了蕩漾二十世紀並蔓延至今的、以物理學為震央的知識革命,它的震動影響到人類文明的每一個領域,徹底改變人類對世界與對自身的認識。後來人們回顧這段歷史,將一九○五年稱為「奇迹之年」(Annusmirabilis)。
五十年後,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愛因斯坦病逝於美國普林斯頓醫院,終年七十六歲。
人類文明在二十世紀所取得的進步,主要源自愛因斯坦的理論。從這個角度來看,二十世紀的最偉大的世紀偉人,可以說是非他莫屬。聯合國將今年訂為「世界物理年」,各國紛紛展開長達一年的紀念愛因斯坦的活動。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的理論,徹底改變了世界對空間、時間、光及物質的觀念。正是在他的理論的指引下,人類才有電腦、人造衞星、激光、通訊科技等等的迅速發展。
從我們進出商場的自動門的開關,到調控影印機碳粉濃度,照相機曝光時間的控制,都與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有關。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跳出了牛頓對地球範圍內的運動學的研究,提出了「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E=MC2)這個公式,從而改變了人類歷史。
在紀念愛因斯坦的日子裏,談他的科學成就,非筆者所知,但他所從事科學活動以外的某些言談,筆者仍可從中獲得啟發。
在《愛因斯坦的晚年思想》一書中,他提到兩個觀點,即使對儒學思想家徐復觀先生也有所影響。
其中一點是,愛因斯坦有一次在對一些科學家的講演中說,你們大家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我都知道,但是我們的科學再有多大成就,也只能說某個東西是如此如此的,不能夠說應當如此或不應當如此。
另外一點是,他說我們要談道德,一定要和傳統發生關係,道德不道德,當下很難判斷,常常要在歷史中才能得到正確的判斷;其次是,愛因斯坦說,道德不道德,主要見諸行為,要對人發生影響,還要與自己的血肉相關,才容易發生影響。
科學家告訴我們的,是事情如此如此;但追求理想的革命家、政治領袖卻總是對我們說,應當如此或不應當如此。而應當與不應當,又不是根據人類文明的經驗,或與我們血肉相連的問題去闡釋,而是根據某一政治領袖甚至早已作古的領袖的談話。政治領袖的一句話,當時儘管很權威,但仍須經過歷史的驗證,以及體現在行為上的判斷,才能知道是不是道德的。
愛因斯坦在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奪得政權,並開始發動民族主義狂潮時,離開德國,轉赴美國,他說了一句影響深遠的話:「好比麻疹,民族主義是嬰兒病。」
民族主義,通常是在一個民族未成熟的嬰兒時期才會產生的毛病。但愛因斯坦也許沒有想到,有些民族是永遠無法成熟,永遠處於嬰兒期的,而且這些民族並不會因為發一次「民族主義麻疹」,就獲得免疫力,而會是每隔一段時間,麻疹就發作一次,而其病狀,更令人一次比一次不忍卒睹。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