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抵食」牛扒餐和食物沒加味精作招徠的農場餐廳,創辦於八七年,全盛時期分店共有四十八間,僱員逾一千三百人,金融風暴影響下,分店卻陸續關閉。母公司更於九九年因旗下普慶廣場分店拖欠百萬元舖租,遭鷹君集團入稟高等法院申請清盤,餐廳並於二○○一年三月被高院正式頒令清盤。
農場餐廳創辦人陳興濤,中學畢業後以自修生投考中文大學,報讀新聞系,但不獲取錄。翌年考進香港大學,主修中國歷史。
大學畢業借錢遊學
八一年陳興濤大學畢業後,沒有立即投入找工作,反而用借來的五千元到歐洲旅遊,於九個月期間,靠在餐廳當打雜、洗碗、捧餐賺取旅費,亦可能因此經歷而奠下他日後積極發展其餐廳王國的事業。
陳興濤回港後,先後任職家具店推銷員和當起教師,執教鞭一年多才轉投飲食行業,於八七年與友人合資七十五萬元,創立了第一間農場餐廳。
時薪一元工會批評
沒有宗教信仰的陳興濤,卻有自己的哲學思想,小時候家住西環殮房對面,導致他自小已思考生死問題,逐漸形成獨特的人生觀,認為人類應用正面態度去面對人生,故他管理餐廳業務時,時常會反映其理念。
如在內部管理方面,他禁止廚房員工抽煙,禁止員工講粗口;營業時間較一般餐廳為短,目的讓員工多些時間休息及陪伴家人,培養家庭觀念。人事制度則注重精簡結構,增加透明度及減少官僚作風。最具特色的是要求員工寫工作日記,然後在公司傳閱,自己則撰寫報告,將公司的經營、財政及面對的問題向員工公告。
然而,於九九年聘請暑期工在餐廳推銷童話故事書,在報章刊登聘請售員貨的廣告,以時薪一元的底薪作招聘,卻遭工會批評「離譜」,未能保障員工及根本沒有誠意聘人。
陳興濤事後則承認,以一元時薪招聘,確未能對受聘員工有保障,故亦不鼓勵依靠該份工來維持生計的人應徵。
但他形容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可以請到「有熱誠、有心為兒童成長作出貢獻」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