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加快資料披露 30日內發季績
港公司加強透明度添壓力
【本報訊】美國監管機構建議進一步提前上市公司業績公布期限,將會令香港再次被拋離,但香港交易所(388)及會計界人士均認為,香港要追上美國現有標準已有難度,現階段不宜再提高標準。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鄭海泉也認為,上市公司加強披露的同時,也要顧及股東及商業利益。
在能源公司安然(Enron)倒閉事件的陰影下,美國證券及交易監察委員會(SEC)日前建議,改變已奉行七十一年的規例,要求上市公司更快速和更全面披露資料,估計新例至少需時4個月始能通過。
會計工作負擔更重
港交所於1月21日剛公布諮詢文件,建議上市公司的業績公布期限與美國看齊,即季度、半年、全年業績,須分別於45日、60日及90日內公布。但美國的新建議則是季度業績在30日內公布,年度業績在60日內公布(美國以第二季業績等同半年業績)。
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昨日主持新春開市儀式後,不肯評論香港是否有需要再追上美國水平,只說諮詢仍在進行中,諮詢期將於4月22日結束。
鄭海泉:兼顧股東利益
港交所發言人補充,在公布諮詢文件後,已有市場人士指建議「行得太快」,香港上市公司未必承受得了,港交所當然希望追上國際水平,縮短股價敏感資料披露期限,防止有內幕交易出現,但也會平衡各方面利益。
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合夥人鄭建中則指出,以香港及內地公司的帳目電腦化進度估計,要到幾年後才有機會在60日內公布全年業績。「香港和內地公司,很多還是以人手操作,要這些公司在60日內公布已審核的年度業績,可說極度艱難。」
另外,他也認為會計師不能承受此壓力。他說:「內地公司或以內地業務為主公司,大多數在12月年結,香港公司傳統在3月年結,配合繳稅年度,如果核數工作要集中在這幾個月進行,會計界難以承受,即使承受得到,成本都會很高。」
鄭海泉昨日出席電台節目後表示,目前本港的上市監管水平已相當高,以銀行的年報為例,每年監管機構均要求增加銀行所披露的財務資料。
他承認,現時的趨勢是要求上市公司不斷提高透明度,不過有關措施會加重公司的負擔,在資料披露的問題上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