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醫管局薪酬也要動大手術 - 盧峯

蘋果日報 2002/03/15 00:00


全面檢討員工的薪酬架構,包括引進更大彈性及與公務員薪酬架構脫鈎等。
除了特區政府大喊財政危機外,其他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也相繼發出類似警號,例如醫管局這兩天就表示未來幾年都將出現財政赤字,並可能把積存的十一億元儲備用光。

現財政問題不意外
對於醫管局出現財政問題,我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醫管局雖然是獨立運作的公營機構,但它的薪酬條件大致上跟政府公務員沒有分別,也是處於有增無減、易漲難收的情況;再加上醫院服務需求大量專業人士的服務,他們的薪酬增幅比一般公務員只有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管局不出現財政問題才是怪事。
要處理好醫管局的財政問題,基本方法還是要從調整薪酬架構入手、控制開支入手,因為如果不處理好薪酬架構、不改變職員每年不管經濟好壞例必增薪的安排,那薪酬的開支將如脫繮之馬那樣難以抑制,即使不斷增加撥款,不斷增加稅收都不容易應付得來。我們期望醫管局能盡快跟特區政府一樣,全面檢討員工的薪酬架構,包括引進更大彈性及與公務員薪酬架構脫鈎等。只有動過這樣的手術後,才能有效控制醫療開支的增長,避免跟經濟情況脫節。
不過,長遠下來由於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醫管局將要持續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我們認為,除了繼續倚靠稅收及政府撥款作為主要的財政來源外,特區政府及醫管局也有必要採取不同的行政及財政措施以更好的使用資源,例如已研究了一段時間的急症室收費便應該在短期內推行,因為引入收費不僅可以減少濫用急症室的情況,更可以減少醫管局投放在急症室的資源,並把資源轉移到其他真正有需要的服務上。

宜與私家醫院合作
當然,醫管局也有需要增強跟私營部門例如私家醫院的合作,例如把部分經濟能力較佳或有醫療保險保障的市民分流到私家醫院,又或把部分非緊急的服務轉由私家醫院提供;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對公立醫療服務的需求,更可以讓私人醫療服務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為,維持一個高質素的私人醫療體系將令市民在醫療服務上有更多選擇。
(圖)醫管局出現財政問題,薪酬方面也宜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