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深度遊】大額保障自願醫保終出台!保費較貴惟每年保額上限達500萬

蘋果日報 2019/04/25 06:00

自願醫保investMAN理財深度遊

自願醫保出台,由於其實每間公司的「標準計劃」內容也大致一樣。雖說退稅可吸引完全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的市民購買最基本醫保的誘因,不過同樣,由於「標準計劃」的保障範圍太過基本,多個醫療項目皆設有保費上限,可說定必有「claim唔足」的情況出現。
根據市場資料,以不需要留院過夜的腸鏡檢查日間治療為例,私院進行相關手術約18,000元,自願醫保「標準計劃」僅可保障其中78%,即投保人仍需付約4,000元。較大型的手術如「通波仔」手術,醫療費約需15萬元,「標準計劃」僅可保障其中35%,即投保人仍要自付逾97,000元,即使買了醫保,仍有相當醫療開支負擔。
即使是個別保險公司推出的「靈活計劃」,亦多設有保額上限,直至近日友邦推出的自願醫保尊尚計劃,僅設有每年500萬的保額上限,即一年內醫療費用在500萬元以內,亦能獲「賠足」,終身保障限額則為2,000萬元。
不過因其保障較大,保費亦自然較貴。以25歲的投保人為例,一年保費便要9,360元,兩年後一年保費已過萬元,達10,480元。另一方面,每年扣稅額上限8,000元亦可輕易全取。
而上述提到的「通波仔」手術,其實若投保人不幸患上較嚴重疾病如心臟病或癌症,雖然醫保產品可索償治療及住院等開支,但覆蓋金額未必足夠。加上嚴重患病住院期間較長,或遇上收入中斷,就非醫保可照顧到的範圍。因此穩陣起見,投保人須考慮是否要另外購買危疾保險。
危疾保險於投保人確診患上保單內所保的嚴重疾病後一筆過的保險賠償,如患病期間有按揭、供養父母子女等必要開支,則可解燃眉之急。不過投保人亦需留意,危疾保險中分為消費型及儲蓄型,消費型即有事有得賠,保單無任何現金價值,但保費相對便宜;而儲蓄型危疾顧名思義有儲蓄成份,一定年期後保單有現金價值,若幸運地沒有進行過任何索償,一定年期後甚至可以「攞錢」退保,不過保費較為昂貴。
加上近年市面上儲蓄型危疾產品所保範圍漸廣,除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受保外,部份產品亦受保早期危疾如原位癌,及提供復發再賠償等。以宏利推出的一款危疾保為例,其癌症保障不止包括新確診癌症,還包括復發、擴散和持續出現的癌症,受保人只要仍患有癌症,保單會每次支付等於名義金額100%的賠償。
不過,投保人如想多份醫療保障又想同時儲蓄,要留意現時市面上的儲蓄型危疾保單價值多分為保證及非保證兩種,其中非保證的紅利需視乎保險公司投資回報等因素而定。
撰文:梁美
investMAN
For People of Style & Substance
掌握理財智慧 感受生活品味
http://facebook.com/investMA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