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北京意旨 - 李怡

蘋果日報 2002/04/25 00:00


種種迹象顯示,高官問責制既不是董建華的構思,也不是中央政策組或有關官員研究並提交的方案,而很可能是北京的意見,中央的指示。
事情的起源是兩年前的港大民調風波。當時中國領導人及香港親中人士,已確定鍾庭耀事件是香港某些人的「倒董」陰謀,而「倒董」的目的則是要擺脫中央對董施政的支持,實際上是要搞脫離「一國」的「自主」。當時,中方喉舌《文匯報》,連續每天以整版篇幅,在大標題「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之下,以政協香港區委員座談、親中社團座談以及訪問親中人士等專稿,表示要反擊「倒董」「逆流」,大有文革期間製造輿論「反擊右傾風」的味道。
掀起「倒董」「逆流」的是哪些人呢?曾表示自己代表「中央的意見」的鄔維庸醫生在港台「香港家書」中明白表示,反董的幕後黑手,是「思想受到前朝遺毒影響的政府掌權人士,繼續為(英國人)光榮撤退塗脂抹粉」,「延續着前朝戰略思維,積極與內地疏離隔絕,刻意製造和凸顯香港和內地的差異。」
「政府掌權人士」,非常明顯,指向的是公務員之首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按照中國共產黨傳統的敵情觀念,敵人(前朝)培養的人都是歷史背景有問題之人,絕不可靠。出現了鍾庭耀事件,更證明他們在「延續着前朝的戰略思維」也。因此,決不能由港英時代的公務員之首繼續擔任政府首長。
前年九月底,中央急召陳方安生到北京,由錢其琛向陳太傳達中央的意向:希望全體公務員支持行政長官董建華管治香港。而港澳辦主任廖暉及其下屬更當面訓斥陳太,要她「好好配合特首施政」。
前年十二月,江澤民到澳門出席回歸一周年慶典,在大會上,他「藉澳批港」地表示:「希望各界人士都自覺維護行政長官的權威,支持、幫助行政長官施政」。更重要的,是他表示:「行政長官既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也是特區政府的首長。」
這兩個「首長」有啥不同?前者意味着可以是虛位的元首,後者則是主控政府各部門的執政首長。也就是說,他認為公務員之首不應是政務司司長,而應是行政長官。
高官問責制的格局,就這樣由江澤民一言九鼎地定下來了。具體細節是不是由中央設計?最近有這一類的傳聞。筆者相信,至少行政會議主要由各問責高官組成,以及設立大內總管即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這兩項組織架構,與中國專權政治的構思十分接近,很可能是北京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