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發展籌資國際會議在墨西哥舉行期間,出現美國和歐洲聯盟競相做大善長的場面,雙方都吹噓自己如何大幅增加對貧窮國家的援助。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Annan﹚雖然表示歡迎,但指所增加的援助金額仍遠遠未達到消除貧困的目標。
一直被批評吝嗇援助窮國的美國,上周四公開新的援助計劃,承諾在明年底開始的三年中,對那些尊重人權、消除貪污和開放市場的窮國,增加共三百九十億港元援助,平均每年增加一百三十億港元。
歐盟發展及人道援助專員尼爾森﹙PoulNielson﹚周二對記者表示,歐盟的發展援助增幅遠高於美國。
他說,歐盟十五個成員國上周四決定將援助金佔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百分率,由二○○○年的零點三三增至二○○六年的零點三九,令歐盟在那一年的援助會增加五百四十六億港元,而由現時至二○○六年累積增加的援助,則多達一千五百六十億港元。
安南:離除貧目標仍遠
在尼爾森作出這番言論之後幾小時,美國白宮又指之前公布的數字因為「內部混亂」而有誤,實際的援助增幅是原先公布多一倍,即是三年共七百八十億港元,平均每年多二百六十億港元。財長奧尼爾﹙PaulO’Neill﹚表示,若果測量貧國是否符合援助條件的準則能盡早落實,援助可望在今年就增加。
對於歐美競相增加援助,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表示,這顯示「我們力倡要增加發展援助的論點已取得勝利」。但他強調,要有效扶助貧國,全球每年的發展援助額要增加三千九百億港元,歐美承諾的增幅距離這目標還遠。
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Carter﹚亦表示,富國給貧國的援助仍屬「杯水車薪」,又指美國仍然未夠慷慨。
他說,聯合國提倡富國的援助額應佔國民生產總值的千分七,但美國這方面的比率現時只有千分一,只及歐洲和日本的三分一,就是白宮上周四宣布的增幅,也只是佔國民生產總值的萬分之十二而已。
至於白宮要對援助附加政治條件,卡特亦表示有所保留,指貧國實在急需援助。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