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國際(099)於2000年8月,將新加坡上市公司WCH的印刷電路板業務出售,成價13.8億元,當時表示另作發展,其後又擬賣殼,都無結果,終於在去年8月私有化,大筆款項已由王氏擁有,仍無發展,只表示適當時候決定現金盈餘的投資方式。
上周,王氏主要股東提出以每股現金3.4元,收購不多於1.1億股,主要股東王華湘父子(收購人)現持有股權28.07%,其他一致行動人士佔31.28%無意接受收購,即其他股東所持股份的收購配額為58%,完成收購後,收購人所持股權將增至51.65%,耗資3.74億元,收購人已申請,若接受收購股數少於1.1億股,將於市場購入至1.1億股為止,但其後半年,不得以超過收購價3.4元購入。
本來,於完成收購後,收購人及一致行動人士持股達82.93%,市場流通量已低於25%的要求,但一致行動人士部分所持股權視作由公眾持有,因而公眾持有量視作25.28%,對流通量要求無牴觸。
以2000年底計,王氏每股資產淨值為4.4756元,收購價相當於折讓24%,條件已非太低,也較過去10日平均價高出15.45%。
目前王氏的流通量(不包括一致行動人士)約1.9億股,日後只有8000萬股,現時已不活躍,相信日後更差,估計交投更為疏落,持有王氏至為不利,以此分析,應接受收購,但只售58%,亦帶來不便,形成兩難,不妨候股價接近收購價於市場沽出。
大股東作風平平
王氏日後的發展,從出售印刷電路板至今,差不多一年半,一直在尋求有利於大股東的方案,私有化WCH後,又增持王氏股權,使實際流通量只有17.1%,這種安排,會是為日後私有化王氏的部署,但若為此憧憬而繼續持有,則必須有耐性,而且未來私有化的價格,也不一定高於現時的收購價,大股東意向如此,小投資者已不宜參與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