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教曉我如何當總統
全球政要送別布殊
布殊喬治布殊國葬特朗普George H.W. Bush
【告別總統】美國人昨天在一片陰冷中,送別前總統布殊(George H.W. Bush)。莊嚴的國葬儀式在首都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舉行,布殊家族、美國政界要人及10多國政府的代表出席,齊向這位促成蘇聯解體、將伊拉克前總統侯賽因逐出科威特、造就美國成為超級強國的「美國最偉大世代」壓軸總統,作最後致敬。他在悼詞被形容是「美國最後一位偉大的軍人政治家」。
在1989至93年出任總統的布殊,上周五在德州侯斯頓家中辭世,享年94歲。靈柩停放華盛頓國會大樓圓頂大廳供公眾弔唁三天至昨天早上,靈柩隨後送上靈車,離開國會山莊,經過白宮,送到國家大教堂。昨天亦是全國哀悼日,聯邦政府關閉,股市休市。
布殊靈柩昨早公眾瞻仰結束後,從國會大樓移送到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舉行國葬。路透社
國葬儀式安排了四人致悼辭,布殊長子、前總統喬治布殊在悼辭憶述了很多家事,指父親多次跟死亡擦身而過,令他很欣賞生命的一切,形容他是個「偉大高尚的人」,教曉他如何當總統,最後提到父親會跟愛妻和早逝女兒再牽手時,眼角含淚。
為布殊作傳記的總統歷史學家米查姆(Jon Meacham),指布殊是「美國最後一位偉大的軍人政治家」,畢生原則是「說真話,不責備他人,堅強,盡己所能,盡力嘗試,寬恕,堅持到底」。布殊在任時的加拿大前總理穆羅尼(Brian Mulroney),說「我相信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主人,沒有人比布殊更有勇氣、原則和更可敬」。布殊相交半世紀的懷俄明州共和黨籍前參議員辛普森(Alan Simpson),憶述布殊曾說當遇上困難決擇,永遠是國家為先,而不是自己或共和黨和民主黨。
出席儀式的有國王王后(約旦)、兩位王子(英國皇儲查理斯及巴林王子),還有總理(德國默克爾)與總統(波蘭的杜達),以及日本等多國的前領袖,但席上最受注目的,可說是坐在前排的三位前總統卡特、克林頓與奧巴馬(布殊長子喬治布殊與家人同坐),以及當今總統特朗普。
這是特朗普自去年初就職典禮後首次跟各互有批評的前任人碰頭。他就座時奧巴馬有跟他握手,但克林頓夫婦沒跟他打招呼。
布殊辭世,國失賢良,全美一片愁思,民眾告別的不只是一位總統,更是悼念布殊所象徵之美國「最偉大世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政治的消失;布殊是最後一位參加過二戰的總統,繼後的領袖都是嬰兒潮產物、在1960年代文化戰爭時代成長,普遍比父輩更囿於黨派之爭。昨天國葬儀式後,靈柩由總統專機送回德州,今日將在布殊總統圖書館中心庭園的布殊家族墓園入土,布殊終於跟今春先走一步的愛妻芭芭拉,以及1953年3歲時夭折的女兒羅賓重聚。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