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接易出水痘 馬蹄助去熱

蘋果日報 2002/02/04 00:00


是日立春,天氣潮濕,乍暖還寒,非常適合細菌滋生、病毒生存及傳播,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當中尤以水痘傳染力最強,不少小孩都在冬春交接時,感染生病。出水痘最辛苦莫過於皮膚又紅又腫、又乾又痕,不可以抓因會留下疤痕,令小孩心煩氣躁,又叫又喊。據中醫師說,馬蹄能有助減低病情,令小孩舒服一些,平時又可煲湯保健康;到復元後可食滋補糖水調理身體。

記者:梁佩芬 攝影:林栢鈞
部分資料提供:鄧漢祥中醫師(雙曜堂,28051272)
水痘是胎熱
從中醫角度看,出水痘多是五歲或以下小孩,因為他們的腸胃及消化系統都未完全成長,加上體內有熱毒,稱為胎痛,所以冬春之交傳染病流行之際,感染機會甚高;但過了五歲身體免疫力增強,腸胃熱漸減,染病機會便降低。以下三款中醫食療,有助清熱解毒增抵抗力、出痘時調理及復元時紓緩之用。
出水痘前清熱毒 竹蔗茅根馬蹄水
鄧醫師說中醫多用清腸胃熱毒為治標又治本的方法,因腸胃有事、大便不暢通,有礙排走熱毒,直接影響身體各機能。他介紹竹蔗茅根馬蹄水是一種又平又正的清熱湯水。

材料: 馬蹄二十粒 茅根竹蔗一紮 紅蘿蔔兩條
功效: 有助減低出水痘時皮膚疼痛等苦況;平時飲用清理腸胃排熱毒,就算病發都可減低傷害。
煮法: 十五碗水煲三小時。
服用方法: 當湯水飲用,一星期一次,任何年齡及四季皆宜。
病發期間消溫去熱 馬蹄白紫草
出水痘最煩是皮膚又熱又㷫,令小朋友非常𤷪𤺧,加上不懂表達,有時喊了一輪大人都不甚理解。原因不外是當水痘爆發時,熱毒也跟着出來,皮膚會變得乾燥,出水痘周圍的皮膚會痕癢無比,令小孩晚間難以入睡。鄧醫師指中西醫治水痘最大分別是,西醫會用藥壓低水痘爆發機會,反之中醫覺得如水痘不出來,熱毒不能解,藏在體內百害而無一利。

材料: 白紫草一両 金銀花一両 甘草四錢 馬蹄二十粒(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可減少馬蹄數量。)
功效: 減少皮膚痕癢及乾燥感覺,減少因出水痘而發燒的機會。
煮法: 用八碗水煲一小時至約三碗水。
服用方法: 分早、午、晚三次服用,在水痘爆發後第二天開始,每日服用至水痘完全結焦為止。

*適合九成以上小孩服用,但如爆發過盛或水痘過一星期還未結焦消退,需看醫生了解事因。
病過以後平肝潛腸 海藻綠豆糖水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尤其在春天盛行「春瘟」病,如痄腮。同樣地,多飲竹蔗茅根水有預防作用;但想小孩對湯水更有興趣,可選擇昆布海藻綠豆糖水,可降肝火,且甜品容易入口。

材料: 昆布一両 海藻一両 綠豆二両 片糖少量
功效: 清熱毒之餘,還可增強食慾,病愈開胃。
煮法: 十五碗水煲約一小時。
服用方法: 可當飯後甜品,醫師建議用片糖比用冰糖健康。
發疹初期 傳染力強
從西醫學說,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歲兒童,康復後可終身免疫,如未具有免疫力的小孩接觸了患者,有90%會受感染,是最具傳染力的疾病之一。尤其在發病早期,小孩可能會有一點發燒,大人在出疹2至3天會有感冒症狀。若發現任何斑點、紅腫情況,可能已受感染,應快看醫生確定是否出水痘。
感染水痘後,潛伏期約12至14天,之後身體多個部位會出現紅疹、水痘、發燒及痕癢等症狀,小孩康復需約7至10天;大人可長達兩周。總體而言,水痘很少會有併發症,只有少數人(0.1%)會有中耳炎、腦炎、肺炎、肝炎及皮膚續發感染,有時因痕癢而抓破水痘會留下疤痕。
注意事項
1.西醫方面,會開一些抗感染藥膏;如果痕癢令孩子不能入睡,可能需服食輕量鎮靜劑。
2.小孩還要包尿布的話,要勤換片,令痘斑早日結疤。
3.把孩子的指甲剪短,避免抓破水痘留下疤痕。
4.可用碳酸鋅或少許梳打洗滌身體,有助緩和痕癢。
5.讓患病孩子與其他小孩隔離,在疤痕完全脫落前不要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