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變與換 - 李敏

蘋果日報 2005/12/24 00:00


很高興收到一位讀者的指正,早前寫過一個關於CamLyman,一位美國人,出生時是女的,經歷到中年決定成為男的,當時我用「變性人」來介紹,也許不是最適合的字眼。
經讀者指正,發現「跨性別人士」或聲稱「跨性人」會更適合和詳細。也有提議使用「換性人」,因為換和變是有若干程度的不一樣,「換」有着「東西不適合」所以要換的意思。
手術也不叫「變性」,而是「換性」手術,或叫「認性手術」,接近醫學一點就是「性別重建手術」或「性別重塑手術」(SexReassignmentSurgery,SRS)。
社會小眾通常會受人忽略,不一定是歧視,但普遍來說對小眾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入,所以小眾需要站出來說話。原來暫時跨性別被界定為精神病,但越來越多人反對這種分類,因為專家開始明白到換性現象可能是先天缺陷,屬於身體機能發展的相異性,而不是精神病。情況如七十年代同性戀一樣,當時曾被視為精神病,但後來從精神科分類手冊中剔除了。
「人」總要顧及「人」的感受吧,不管你是什麼人,對方又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