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是內地的基本國策,農村家庭通常可生育兩名子女,但若發現孕婦懷有超指標的胎兒,各地計育生育部門就會安排孕婦墮胎,有關工作更成為考核各級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之一。
強納2000元「頂替費」
位於邯鄲市大名縣西北部的王村鄉,轄下有三十二個村。今年二至四月,大名縣推行「計劃生育集中行動」時,王村鄉部份鄉幹部乘機搞起荒唐計生。王村鄉小李凝村村支部書記郝書義表示,全縣推行計生行動時,他們全村沒有一名超指標的孕婦,但鄉幹卻強行向他下達一個墮胎指標,他後來向鄉幹表示無能為力,鄉幹最後叫他交納二千元的「頂替費」,替他從外地找來一名孕婦,完成墮胎任務。
王村鄉西趙村村支部書記周新景亦指出,四月份的計生行動中,全村只有一名孕婦需墮胎,但鄉政府對此並不滿意,叫他再加一個墮胎指標或交納二千五百元「頂替費」,周新景無錢交費,鄉政府竟先行墊付費用。
但他們後來發現,該村墮胎人員名單上的女村民李燕梅,根本沒有懷孕,也沒有進行墮胎手術。
為完成鄉政府攤派的墮胎任務,全鄉怪事不斷,外地的超生孕婦頓時成為「搶手貨」,各村爭相競價搶人;有的孕婦因為不夠月份,只能算作流產,但是為了政績,一些人向醫生行賄送紅包,令醫生改簽懷孕時間,將流產變為墮胎。
「買」舞小姐當超生對象
玉村鄉村民王志軍說,他親眼看到一名村幹部為了完成任務,竟從外地「買」了一名舞小姐,當作超生對象,送進醫院墮胎。
對於王村鄉被指強迫村官購買墮胎指標,王村鄉崔書記拒絕置評:「你們別找我,有事找縣委吧……」而該鄉的計生委主任靳好峰則否認鄉幹在計生行動中弄虛作假。
中新網/《河北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