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網幣欠監管 易被利用洗黑錢

蘋果日報 2014/04/26 00:00


【記者馬志剛報道】海關預期,涉沒中央監管網絡金幣的罪案將會增多,如利用網絡金幣洗黑錢,或用作下載侵權物品的費用。此外,不少侵權物品的銷售渠道已從拍賣網站轉至社交網站,海關將着手研究新一代「網線」系統的可行性。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行動)課監督關煜群指,2011年前曾有港人設伺服器,向網民提供侵權卡通等下載服務,藉收取遊戲點數牟利,後4名男子被捕,被判社會服務令。他指,網絡金幣欠中央監管,「好難追蹤到證據」,故雖Bitcoin大勢已去,惟預期涉網絡金幣的罪案將日漸增多。
海關訓練同事成起底專家
關指,近期不少網店都從拍賣網站移至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網站,貪其滲透率高,貨品當中很可能包括侵權物。在社交網站尋找賣家的真實身份很難,未來一年將「訓練同事成為超級網民、起底專家」,首要培訓負責網上巡邏及調查的反互聯網盜版隊員。他透露,「起底」主要透過公開來源情報收集(OSINT)網站,調查相關賬戶使用者背景,通過軟件拆解網站資料元素,找出隱藏用戶身份。
現時海關有三套網線系統,透過電腦自動監察網絡侵權活動。關表示,要監察社交網站龐大資訊量,人手檢視並不可行,海關有意開發新一代網線系統,但他承認有一定困難,「同一套系統好難涵蓋多個社交網站平台,伺服器唔喺香港亦都增加難度」,希望半年內能完成開發新系統的可行性報告。海關科技罪行研究所(ECIC)成立一年多,已完成四份研究報告,分別針對拍賣網站售賣侵權物品、互聯網侵權手法、使用雲端服務的侵權行為,及利用網絡金幣如Bitcoin、遊戲點數卡洗黑錢等罪行。早前研究所獲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優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