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

李怡專欄:淒淒往事

蘋果日報 2005/09/02 08:00


日本在二次大戰中由天皇宣布投降是八月十五日,而投降儀式就是九月二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九月三日,當時的國民政府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北京在今天與明天,都有隆重的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活動,有領導人及嘉賓六千至一萬人參加,胡錦濤發表講話。國務院新聞辦發言人說,抗戰老兵和國際友人總數達七十萬五千七百多人獲頒發紀念章。台灣則有參與抗戰人士出席北京的紀念會,著名人物有退役將領許歷農、王昇。
獲頒紀念章的人數達七十多萬,不用想都知道是製造聲勢的濫發了。台灣的許歷農、王昇,實際上都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的任何一場戰役。許歷農一九三九年十八歲時才進陸軍軍官學校十六期,王昇在一九三八年於贛南追隨蔣經國,是江西青幹班第一期學生。兩人先後都在台灣擔任過總政戰部主任,是台灣最重要的情報機關,乃最大的特務頭子。台灣民主運動中的許多血案,王昇都脫不了干係。中共利用紀念抗日戰爭搞統戰,卻是掀起了台灣人的創痛。
抗日將領中最值得紀念的人物,是張靈甫將軍。筆者在八月二十三日本欄提到過他,周日陶傑在「星期天休息」專欄中又說,在眾多英烈中,他最敬重的是張靈甫。
筆者在本欄提到,張靈甫是國共內戰時,在山東沂蒙山區陣亡的。陶傑的文章說,張將軍是在孟良崮與共軍苦戰中被俘,毛澤東下令將他就地處決的。近日筆者收到年屆九旬的黃埔老人、抗日戰士彭智文先生來信,才知道筆者與陶傑的資訊皆有誤。
彭智文先生來信稱,他曾因公務先後二次與張靈甫將軍見面,一次在南京,一次在山東,山東那次彭智文是隨湯恩伯司令官視察張靈甫任軍長的七十四軍。來信講到張將軍戰死之役,說:「該軍在山東沂蒙山區孟良崮,為陳毅十個縱隊重重包圍,雙方激戰數日,戰局於不利時,該軍曾致電湯恩伯司令官:『職決率此部,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誓死以報黨國,不遺軍人之羞,職張靈甫(軍長),蔡仁傑(副軍長),魏振鐸(參謀長),盧醒(師長)同叩。』
「次日下午三時左右,共軍包圍圈逐漸縮小,到最後據點,軍長張靈甫(黃埔四期)彈盡,從衞士手中取來手槍自戕成仁,蔡仁傑(五期)、魏振鐸(五期)、盧醒(七期),隨軍長先後自戕成仁,壯哉。」
另看到有關張靈甫的報道,說一九四七年他赴戰場前,剛新婚未久,妻子王玉玲懷有身孕,而張將軍時年四十四歲。張死後,王玉玲並未改嫁,五十多年後輾轉託人尋回將軍遺骨,安葬上海浦東玫瑰墓園,並有輓詩:「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淒淒往事怯重溫。」這首詩既寫盡人世情愛,也含蓄地道出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的淒淒往事,帶給我們無限欷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