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太太趙洪娉六月十六日搭飛機去泰國玩。她搭飛機,講明要其他乘客以最舒適座位相讓;但這次買的,卻是經濟客艙票。航空公司當然懂得怎麼辦。趙洪娉應邀去了頭等客艙。記者查詢時,董建華辦公室說:「那是航空公司的安排,和我們無關。」
明朝初年,東昌縣通判郭東為官清廉,一天去了上班,有下屬的妻子攜園果一盒送到他家裏。郭東妻子推辭不掉,只得受了,後來告訴郭東,郭東見果實肥潤,就問妻子:「汝嘗之乎?」他妻子說:「果啖三四枚。」郭東馬上遣人去市場買些果子如數補上,送還下屬,並告誡妻子說:「再勿如此。」他妻子說就是要送還,幾個果子也不必補回;郭東說:「所不欺者,心耳,非在物也。」《稗史彙編》作者王圻說這叫做「清操」。
今天,趙洪娉買經濟客艙票而坐頭等客艙,董建華是不會代她補付票價的。畢竟他太太取得優惠,和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利用職權避稅買車意義上差不多。董建華可以像嘉許梁錦松那樣告訴太太:「你這樣做是高尚情操的表現。」
董建華政權的高尚情操真是處處可見。例如他家族是做航運生意的,他出任香港首長之後,就委任舅父顧國華、堂姐夫梁敏行為航運發展局成員,又委任弟弟董建成、舊僕盤占元為港口發展局成員。這兩個局,都可以左右大財團航運業務利益。
董建華甚至驅車過市,都可以表現高尚情操:他乘專車去看牙醫,一路上交通燈要為他全部轉為綠色,其他車輛也全部要讓路;交通阻塞時,交通警員會為他截停所有其他車輛,讓他的專車肆意橫行,把交通規則一一撞倒。
明朝正統年間,兵部尚書于謙抗外族有功,朝廷要給他兒子加官。于謙反對說:「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而獨薦臣(之)子,於公議得乎?」那時候,朝廷也不能不聽公議(《明史.于謙傳》)。
董建華卻不同。他可以糞土公議,家人親信無一不可擔任要職。中共前總書記朱鎔基稱贊他說:「這樣的好人,今天很難找到。」
新舊中國廉官的分別,在董建華和于謙、郭東身上,可以一覽無遺。